高速液氧泵流态与脉动特性的数值模拟研究
摘要 | 第4-5页 |
Abstract | 第5页 |
目录 | 第6-8页 |
第1章 绪论 | 第8-16页 |
1.1 课题来源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| 第8-10页 |
1.1.1 课题来源 | 第8页 |
1.1.2 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| 第8-10页 |
1.2 国内外在该方向的研究现状及分析 | 第10-14页 |
1.2.1 国外高速液氧泵研究现状 | 第10-13页 |
1.2.2 国内高速液氧泵研究现状 | 第13-14页 |
1.2.3 .国内外文献综述的简析 | 第14页 |
1.3 本文主要内容 | 第14-16页 |
第2章 液氧泵建模与数值计算原理 | 第16-27页 |
2.1 流域建模 | 第16-17页 |
2.2 控制方程 | 第17-18页 |
2.3 SST 湍流模型 | 第18-19页 |
2.4 数值方法求解控制方程 | 第19-20页 |
2.4.1 方程离散化方法 | 第19-20页 |
2.4.2 离散方程的数值求解 | 第20页 |
2.5 网格划分 | 第20-25页 |
2.5.1 网格类型概述 | 第20-21页 |
2.5.2 网格划分方案 | 第21-25页 |
2.6 边界条件设置 | 第25-26页 |
2.6.1 入口条件设置 | 第25页 |
2.6.2 出口边界条件 | 第25页 |
2.6.3 数据交换面设置 | 第25-26页 |
2.7 本章小结 | 第26-27页 |
第3章 液氧泵稳态计算分析 | 第27-76页 |
3.1 网格无关性验证 | 第27-29页 |
3.2 液氧泵定转速工作外特性分析 | 第29-36页 |
3.2.1 计算收敛性调节 | 第29-31页 |
3.2.2 液氧泵工作特性分析 | 第31-36页 |
3.3 液氧泵工作工况流场分析 | 第36-75页 |
3.3.1 分析方法介绍 | 第36-37页 |
3.3.2 压力场分析 | 第37-45页 |
3.3.3 速度场分析 | 第45-51页 |
3.3.4 流线分布分析 | 第51-60页 |
3.3.5 涡核结构分析 | 第60-65页 |
3.3.6 熵产分析 | 第65-75页 |
3.4 本章小结 | 第75-76页 |
第4章 液氧泵非稳态计算流场分析 | 第76-86页 |
4.1 非稳态全通道流场 | 第76-79页 |
4.1.1 非稳态流线场 | 第76-77页 |
4.1.2 非稳态旋涡分布 | 第77-79页 |
4.2 吸水室非稳态旋涡分布 | 第79-80页 |
4.3 诱导轮-离心轮非稳态旋涡分布 | 第80-82页 |
4.4 径向导叶-压水室非稳态旋涡分布 | 第82-84页 |
4.5 本章小结 | 第84-86页 |
第5章 液氧泵非稳态计算压力脉动分析 | 第86-113页 |
5.1 过流部件壁面受力分析 | 第86-95页 |
5.1.1 环形吸水室受力分析 | 第86-88页 |
5.1.2 诱导轮-离心轮受力分析 | 第88-90页 |
5.1.3 径向导叶受力分析 | 第90-93页 |
5.1.4 蜗壳受力分析 | 第93-95页 |
5.2 环形吸水室测点压力脉动分析 | 第95-98页 |
5.3 诱导轮测点压力脉动分析 | 第98-101页 |
5.4 离心轮测点压力脉动分析 | 第101-105页 |
5.5 径向导叶测点压力脉动分析 | 第105-109页 |
5.6 蜗壳测点压力脉动分析 | 第109-112页 |
5.7 本章小结 | 第112-113页 |
结论 | 第113-115页 |
参考文献 | 第115-119页 |
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他成果 | 第119-121页 |
致谢 | 第121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