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3-4页 |
abstract | 第4-5页 |
一、绪论 | 第8-15页 |
(一)研究缘由 | 第8-9页 |
(二)研究意义 | 第9-10页 |
(三)研究综述 | 第10-12页 |
1.关于农民政治认同的研究 | 第10-11页 |
2.关于中央苏区农民政治认同的研究 | 第11-12页 |
(四)研究思路、内容与方法 | 第12-15页 |
1.研究思路 | 第12页 |
2.研究内容 | 第12-13页 |
3.研究重点、难点 | 第13-14页 |
4.研究方法 | 第14-15页 |
二、农民政治认同:中国共产党长期执政的社会基础 | 第15-25页 |
(一)政治认同的内涵与建构的基本逻辑 | 第15-20页 |
1.认同的基本内涵 | 第15-17页 |
2.政治认同的内涵阐释 | 第17-18页 |
3.政治认同建构的基本逻辑 | 第18-20页 |
(二)农民政治认同的重要特征 | 第20-22页 |
1.基于阶层身份的农民政治认同:直接现实性 | 第20-21页 |
2.基于政治身份的农民政治认同:消极被动性 | 第21页 |
3.基于文化身份的农民政治认同:简单盲从性 | 第21-22页 |
(三)增强农民政治认同对于巩固党执政基础的意义 | 第22-25页 |
1.扩大农民的有序政治参与 | 第22-23页 |
2.维护政治社会的稳定 | 第23页 |
3.增强党执政的合法性 | 第23-24页 |
4.检验党的执政成效 | 第24-25页 |
三、历史回视:中央苏区党增强农民政治认同的实践经验 | 第25-37页 |
(一)利益认同:中央苏区党增强农民政治认同的基石 | 第25-29页 |
1.实行土地革命,保障农民土地权益 | 第25-26页 |
2.发展农业生产,增加农民经济利益 | 第26-27页 |
3.发展教育事业,满足农民教育需求 | 第27页 |
4.发展文化事业,丰富农民精神生活 | 第27-28页 |
5.发展卫生事业,改善农民卫生状况 | 第28-29页 |
6.发展体育事业,提高农民健康水平 | 第29页 |
(二)制度认同:中央苏区党增强农民政治认同的保障 | 第29-31页 |
1.建立苏维埃各级代表会议制度 | 第29-30页 |
2.建立苏维埃民主选举制度 | 第30页 |
3.建立高效的政府管理制度 | 第30-31页 |
4.建立完善的政权监督制度 | 第31页 |
(三)价值认同:中央苏区党增强农民政治认同的目标 | 第31-34页 |
1.加强革命理论灌输,提高农民政治认知,启发“民智” | 第32页 |
2.建立群众组织团体,增进农民政治情感,汇聚“民意” | 第32-33页 |
3.创新革命宣传方式,大力宣传革命政策,唤醒“民声” | 第33页 |
4.密切联系农民群众,坚持党的群众路线,坚持“民本” | 第33-34页 |
(四)榜样认同:中央苏区党增强农民政治认同的桥梁 | 第34-37页 |
1.干部作风建设 | 第34-35页 |
2.先进典型宣传 | 第35页 |
3.精英人物塑造 | 第35-37页 |
四、现实启示:中央苏区党增强农民政治认同的当代价值 | 第37-48页 |
(一)加强民生建设,以增进民生福祉提升农民政治认同 | 第37-40页 |
1.大力发展农村经济,夯实民生物质基础 | 第37-38页 |
2.缩小城乡收入差距,强化民生利益保障 | 第38-39页 |
3.完善农村社会保障,化解农村民生难题 | 第39-40页 |
(二)发展民主政治,以保障民主权利促进农民政治认同 | 第40-43页 |
1.发展基层民主自治,扩大农民政治参与 | 第40-41页 |
2.建立利益表达渠道,畅通农民政治表达 | 第41-42页 |
3.推进农村法治建设,加强农民民主保障 | 第42-43页 |
(三)做好宣传引导,以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引领农民政治认同 | 第43-45页 |
1.坚持“弘扬主旋律、传递正能量”的宣传理念 | 第43-44页 |
2.丰富“贴近农民、贴近农村、贴近生活”的宣传内容 | 第44页 |
3.创新“春风化雨、润物无声”的宣传方法 | 第44-45页 |
4.建立“多样化、立体式、时代性”的宣传平台 | 第45页 |
(四)加强廉政建设,以规范权力运行增进农民政治认同 | 第45-48页 |
1.加强廉政教育力度,提升政府官员形象 | 第45-46页 |
2.加强廉政文化建设,营造廉政社会环境 | 第46页 |
3.完善廉政制度建设,营造廉政制度环境 | 第46-48页 |
五、结语 | 第48-49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9-54页 |
致谢 | 第54-55页 |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 | 第55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