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农业科学论文--农作物论文--禾谷类作物论文--玉米(玉蜀黍)论文

结实期高温与水分胁迫对糯玉米淀粉品质的影响研究

摘要第3-5页
ABSTRACT第5-7页
1 前言第10-12页
    1.1 研究现状第10-11页
    1.2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第11-12页
2 材料与方法第12-16页
    2.1 试验设计第12-13页
    2.2 测定样品的采集和制备第13页
    2.3 测定项目与方法第13-15页
        2.3.1 籽粒产量性状第13页
        2.3.2 籽粒组分第13-14页
        2.3.3 籽粒元素含量第14页
        2.3.4 糊化特性第14页
        2.3.5 热力学特性第14页
        2.3.6 淀粉粒度测定第14页
        2.3.7 淀粉粒微观形态第14页
        2.3.8 淀粉蓝值,最大吸收波长和碘结合力第14-15页
        2.3.9 晶体结构第15页
        2.3.10 淀粉分子量(GPC)分布第15页
        2.3.11 淀粉链长分布(HPAEC)第15页
        2.3.12 淀粉的傅立叶红外光谱(FTIR)测定第15页
        2.3.13 淀粉核磁共振测定(NMR)第15页
        2.3.14 热重分析第15页
    2.4 统计与分析方法第15-16页
3 结果与分析第16-40页
    3.1 结实期高温与水分胁迫对糯玉米籽粒产量以及品质的影响第16-22页
        3.1.1 籽粒产量性状第16页
        3.1.2 籽粒组分第16-18页
        3.1.3 籽粒元素含量第18-19页
        3.1.4 糯玉米粉糊化特性第19-21页
        3.1.5 籽粒热力学特性第21-22页
        3.1.6 糯玉米籽粒品质特征值的相关分析第22页
    3.2 结实期高温与水分胁迫对糯玉米淀粉品质的影响第22-40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淀粉糊化特性第22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淀粉热力学特性第22-25页
        3.2.3 淀粉粒度第25-27页
        3.2.4 淀粉颗粒形态第27-28页
        3.2.5 淀粉蓝值,最大吸收波长和碘结合力第28-30页
        3.2.6 淀粉晶体结构第30-31页
        3.2.7 淀粉的分子量分布(GPC)第31页
        3.2.8 淀粉的链长分布(HPAEC)第31-33页
        3.2.9 淀粉的傅立叶红外光谱分析第33-34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0 淀粉的核磁共振第34-35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1 淀粉的热稳定性第35-38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2 糯玉米淀粉品质特征值之间的相关分析第38-40页
4 小结与讨论第40-43页
5 主要结论第43-45页
6 参考文献第45-52页
致谢第52-53页
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第53-54页

论文共54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结实期弱光胁迫影响玉米产量的生理机制研究
下一篇:栽培措施对水稻产置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及其生理机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