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工业技术论文--建筑科学论文--土力学、地基基础工程论文--岩石(岩体)力学及岩石测试论文--岩体力学性质及应力理论分析论文

多因素耦合作用下岩石冻融损伤机理试验研究

摘要第4-5页
ABSTRACT第5-6页
第一章 绪论第10-21页
    1.1 研究背景与意义第10-11页
    1.2 国内外相关领域研究现状第11-19页
        1.2.1 国际岩石冻融力学研究成果检索与分析第11-12页
        1.2.2 国内岩石冻融力学研究成果检索与分析第12-14页
        1.2.3 岩石冻融力学的主要研究内容第14-18页
        1.2.4 岩石冻融力学研究中的不足第18-19页
        1.2.5 研究现状小结第19页
    1.3 本文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第19-21页
        1.3.1 研究内容第19-20页
        1.3.2 技术路线第20-21页
第二章 加卸载作用后岩石的冻融损伤试验研究第21-36页
    2.1 概述第21页
    2.2 试验材料与仪器设备第21-23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试验材料第21-22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 试验仪器第22-23页
    2.3 试验方案第23-26页
    2.4 结果分析第26-35页
        2.4.1 质量变化第26-27页
        2.4.2 试件外观形状第27-28页
        2.4.3 单轴抗压强度第28-31页
        2.4.4 弹性模量和泊松比第31-33页
        2.4.5 试件破坏形态第33-35页
    2.5 本章小结第35-36页
第三章 复杂化学环境下岩石冻融损伤试验研究第36-51页
    3.1 概述第36页
    3.2 试验岩样第36-37页
    3.3 试验仪器和试剂第37-38页
    3.4 冻融-巴西劈裂试验第38-46页
        3.4.1 试验方案第38-39页
        3.4.2 质量变化第39-41页
        3.4.3 试件外观形状第41-42页
        3.4.4 抗拉强度第42-45页
        3.4.5 试件破坏形态第45-46页
    3.5 冻融-点荷载试验第46-49页
    3.6 本章小结第49-51页
第四章 基于核磁共振技术的岩石内部冻融损伤观测与分析第51-75页
    4.1 概述第51页
    4.2 核磁共振基本原理第51-56页
        4.2.1 原子核自旋与磁性第51-53页
        4.2.2 核磁共振现象第53页
        4.2.3 低场核磁共振技术第53-54页
        4.2.4 孔隙度和弛豫时间T_2测量技术第54-56页
        4.2.5 核磁共振成像技术第56页
    4.3 核磁共振分析系统第56-58页
    4.4 冻融岩石孔隙度分析第58-62页
        4.4.1 加卸载作用后冻融岩石孔隙度变化规律第58-60页
        4.4.2 复杂化学环境下冻融岩石孔隙度变化规律第60-62页
    4.5 冻融岩石孔隙水弛豫时间T_2谱分布分析第62-66页
        4.5.1 加卸载作用后冻融岩石孔隙水弛豫时间T_2谱分布规律第62-64页
        4.5.2 复杂化学环境下冻融岩石孔隙水弛豫时间T_2谱分布规律第64-66页
    4.6 冻融岩石核磁共振成像分析第66-73页
        4.6.1 加卸载作用后冻融岩石核磁共振成像分析第66-71页
        4.6.2 复杂化学环境下冻融岩石核磁共振成像分析第71-73页
    4.7 本章小结第73-75页
第五章 多因素耦合作用下岩石冻融损伤机理研究第75-79页
    5.1 概述第75页
    5.2 冻融破坏理论第75-76页
    5.3 加卸载-冻融耦合作用下岩石损伤机理第76-77页
    5.4 化学-冻融耦合作用下岩石损伤机理第77-78页
    5.5 本章小结第78-79页
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第79-81页
    6.1 研究结论第79-80页
    6.2 创新点第80页
    6.3 研究展望第80-81页
参考文献第81-86页
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第86-87页
致谢第87页

论文共87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发射光谱法测定区域地球化学勘查样品中21种元素
下一篇:爆破地震波影响因素及传播机理的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