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4-5页 |
ABSTRACT | 第5-6页 |
目录 | 第7-10页 |
1 绪论 | 第10-20页 |
1.1 问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 | 第10-11页 |
1.2 巷道稳定性分析方法研究现状 | 第11-13页 |
1.3 巷道围岩变形控制理论研究现状 | 第13-15页 |
1.4 巷道围岩支护技术研究现状 | 第15-17页 |
1.5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和方法 | 第17页 |
1.6 本文主要创新点 | 第17-20页 |
2 巷道围岩变形破坏理论与实际研究 | 第20-40页 |
2.1 深部巷道围岩的变性特征 | 第20页 |
2.2 巷道围岩变形破坏的主要影响因素 | 第20-23页 |
2.2.1 地质因素 | 第21-22页 |
2.2.2 工程因素 | 第22-23页 |
2.3 巷道围岩破坏类型分析 | 第23-25页 |
2.4 巷道围岩应力的弹塑性力学分析 | 第25-28页 |
2.4.1 力学简化模型 | 第25页 |
2.4.2 平衡微分方程 | 第25-26页 |
2.4.3 塑性屈服条件 | 第26页 |
2.4.4 巷道围岩的弹塑性应力和位移 | 第26-27页 |
2.4.5 当量半径折算法 | 第27页 |
2.4.6 FLAC3D应力分析验证 | 第27-28页 |
2.5 巷道围岩与支护的共同作用原理 | 第28-29页 |
2.6 冬瓜山铜矿出矿巷道稳定性数值模拟 | 第29-35页 |
2.6.1 冬瓜山铜矿地质特征概况 | 第29-30页 |
2.6.2 实际开采过程 | 第30-33页 |
2.6.3 开采过程简化 | 第33页 |
2.6.4 几何模型 | 第33-34页 |
2.6.5 计算结果分析 | 第34-35页 |
2.7 冬瓜山铜矿出矿巷道破坏情况调查 | 第35-37页 |
2.7.1 蛇纹岩与矽卡岩接触带 | 第35-36页 |
2.7.2 粉砂岩区段底部结构围岩状况 | 第36页 |
2.7.3 围岩离层和碎裂化现象 | 第36-37页 |
2.8 小结 | 第37-40页 |
3 冬瓜山铜矿岩石物理力学性质研究 | 第40-56页 |
3.1 岩芯试样选取与试件制备 | 第40-41页 |
3.1.1 岩芯试样的选取 | 第40页 |
3.1.2 岩芯试样的制备 | 第40-41页 |
3.2 岩石密度、强度和静力变形参数测试 | 第41-47页 |
3.2.1 试验仪器 | 第41页 |
3.2.2 矿岩密度测试 | 第41-43页 |
3.2.3 矿岩强度测试 | 第43-45页 |
3.2.4 矿岩变形参数测试 | 第45-47页 |
3.3 岩石力学参数工程折减 | 第47-54页 |
3.3.1 基于RMR方法的矿山地质调查 | 第47-49页 |
3.3.2 地质调查实施及结果汇总 | 第49-52页 |
3.3.3 岩石力学参数工程折减 | 第52-54页 |
3.4 本章小结 | 第54-56页 |
4 构造应力场中巷道围岩稳定性分析 | 第56-74页 |
4.1 FLAC3D软件介绍 | 第56-58页 |
4.1.1 FLAC3D软件的求解流程 | 第56页 |
4.1.2 FLAC3D程序中土体的本构模型 | 第56-58页 |
4.1.3 FLAC3D摩尔-库伦模型 | 第58页 |
4.2 数值模型的建立 | 第58-61页 |
4.2.1 几何模型 | 第58-60页 |
4.2.2 边界条件 | 第60-61页 |
4.3 构造应力对巷道围岩稳定性的影响 | 第61-68页 |
4.3.1 对巷道围岩位移的影响 | 第61-64页 |
4.3.2 对巷道围岩最大拉应力的影响 | 第64-66页 |
4.3.3 对巷道围岩塑性区的影响 | 第66-68页 |
4.4 垂直应力对巷道围岩稳定性的影响 | 第68-71页 |
4.4.1 对巷道围岩位移的影响 | 第68-69页 |
4.4.2 对巷道围岩最大拉应力的影响 | 第69-70页 |
4.4.3 对巷道围岩塑性区的影响 | 第70-71页 |
4.5 小结 | 第71-74页 |
5 动力扰动作用下巷道围岩稳定性分析 | 第74-86页 |
5.1 数值模型的建立 | 第74-76页 |
5.1.1 几何模型 | 第74-75页 |
5.1.2 初始应力场 | 第75页 |
5.1.3 动力计算条件 | 第75-76页 |
5.2 动力扰动作用下巷道围岩的力学响应 | 第76-79页 |
5.3 动荷载峰值应力对巷道围岩稳定性的影响 | 第79-82页 |
5.3.1 对巷道围岩位移的影响 | 第79-80页 |
5.3.2 对巷道围岩塑性区的影响 | 第80-82页 |
5.4 动荷载作用下构造应力系数对巷道围岩稳定性的影响 | 第82-85页 |
5.4.1 对巷道围岩位移的影响 | 第82-83页 |
5.4.2 对巷道围岩塑性区的影响 | 第83-85页 |
5.5 小结 | 第85-86页 |
6 冬瓜山铜矿出矿巷道围岩稳定性及控制技术研究 | 第86-92页 |
6.1 冬瓜山铜矿出矿巷道支护效果分析 | 第86-90页 |
6.1.1 冬瓜山铜矿出矿巷道支护概况 | 第86-87页 |
6.1.2 冬瓜山铜矿出矿巷道支护效果分析 | 第87-90页 |
6.2 小结 | 第90-92页 |
7 结论与展望 | 第92-96页 |
7.1 结论 | 第92-94页 |
7.2 展望 | 第94-96页 |
参考文献 | 第96-102页 |
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学术成果 | 第102-104页 |
致谢 | 第104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