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哲学、宗教论文--中国哲学论文--宋、元哲学(960~1368年)论文--其他论文

欧阳修养生思想探析

摘要第7-9页
ABSTRACT第9-10页
导论第11-19页
    一、选题缘起第11-12页
    二、学术史回顾第12-18页
    三、研究思路与方法第18页
    四、创新与不足第18-19页
第一章 欧阳修养生思想形成的原因第19-26页
    一、时代特点第19-22页
        (一) 三教合一是思想基础第19-21页
        (二) 士大夫重视养生第21-22页
    二、个人因素第22-26页
        (一) 饱受疾病困扰第22-24页
        (二) 友人影响第24-26页
第二章 欧阳修养生思想的理论基础第26-30页
    一、气化论第26-27页
    二、自然之道第27-30页
第三章 欧阳修养生之道第30-50页
    一、饮食之道第30-33页
        (一) 饮茶第31-32页
        (二) 饮酒第32-33页
    二、药方养生第33-36页
        (一) 食菊第33-34页
        (二) 槐花第34-35页
        (三) 怀州牛膝第35页
        (四) 黄连、干姜第35-36页
    三、起居之道第36-39页
        (一) 睡眠养生第36-37页
        (二) 运动养生第37-38页
        (三) 炼气养生第38-39页
    四、养神之道第39-46页
        (一) 虚静无为第40-42页
        (二) 培养高雅情趣第42-46页
    五、养性之道第46-50页
        (一) 清心寡欲第47-48页
        (二) 心性中和,注意调摄不良情绪第48-50页
第四章 欧阳修养生之道的特点第50-57页
    一、推崇自然之道养自然之生第50-53页
    二、对佛教态度的转变第53页
    三、对道教养生态度的转变第53-57页
第五章 现代价值及启示第57-60页
    一、丰富了宋代的养生理论,利于人们把握养生规律第57页
    二、有利于疾病的预防和治疗,促进人们整体健康水平的提高第57-59页
    三、有利于后人理性人格的构建第59-60页
结论第60-62页
参考文献第62-66页
致谢第66-67页
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第67页

论文共67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清热凉血法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疗效观察及对T细胞影响的代谢组学研究
下一篇:公立医院补偿机制及效率研究--以潮州市为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