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4-5页 |
ABSTRACT | 第5页 |
第一章 导论 | 第9-14页 |
1.1 研究背景 | 第9页 |
1.2 研究目的与意义 | 第9-10页 |
1.2.1 研究目的 | 第9-10页 |
1.2.2 研究意义 | 第10页 |
1.3 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10-12页 |
1.4 研究思路与方法 | 第12-13页 |
1.4.1 研究思路 | 第12页 |
1.4.2 研究内容 | 第12-13页 |
1.4.3 研究方法 | 第13页 |
1.5 研究创新点 | 第13-14页 |
第二章 农业推广模式概念及相关理论 | 第14-18页 |
2.1 农业推广的概念 | 第14页 |
2.1.1 狭义的农业推广 | 第14页 |
2.1.2 广义的农业推广 | 第14页 |
2.2 农业推广模式的概念及类型 | 第14-17页 |
2.2.1 农业推广模式的概念 | 第14-15页 |
2.2.2 农业推广模式主要构成要素 | 第15页 |
2.2.3 农业推广模式类型 | 第15-17页 |
2.3 农业推广的相关理论 | 第17-18页 |
2.3.1 系统理论 | 第17页 |
2.3.2 行为改变理论 | 第17页 |
2.3.3 传播与沟通理论 | 第17-18页 |
第三章 国外农业推广典型模式及启示 | 第18-22页 |
3.1 国外农业推广典型模式 | 第18-20页 |
3.1.1 美国三位一体的农业推广模式 | 第18页 |
3.1.2 日本双轨制农业推广模式 | 第18-19页 |
3.1.3 联邦德国综合咨询服务式的农业推广模式 | 第19-20页 |
3.2 国外农业推广模式的启示 | 第20-22页 |
3.2.1 建设以政府为主导的多元农业推广模式 | 第20页 |
3.2.2 创建合理的农业推广、教育、科研的结合机制 | 第20页 |
3.2.3 必须要重视农民的参与 | 第20-22页 |
第四章 浙江农业推广现状及实践模式 | 第22-30页 |
4.1 浙江省农业生产特征 | 第22-24页 |
4.1.1 人多地少,而且耕地不断减少 | 第22页 |
4.1.2 农业劳动力减少,农村劳动力继续转移 | 第22页 |
4.1.3 农业产业结构持续优化 | 第22-23页 |
4.1.4 农业规模化扩大,种养大户增加 | 第23页 |
4.1.5 农业区域化特色明显 | 第23-24页 |
4.2 浙江省农业推广现状 | 第24-26页 |
4.2.1 农业推广机构分布 | 第24-25页 |
4.2.2 农业推广内容 | 第25-26页 |
4.2.3 农业推广经费 | 第26页 |
4.3 浙江省农业推广的主要实践模式 | 第26-30页 |
4.3.1 以政府为主体的农业推广模式 | 第26-27页 |
4.3.2 “龙头企业+农户”的农业推广模式 | 第27页 |
4.3.3 “农村合作社+农户”的农业推广模式 | 第27-28页 |
4.3.4 建立科技示范园进行农业推广 | 第28-30页 |
第五章 浙江省农业推广模式存在问题分析 | 第30-34页 |
5.1 以政府为主导的农业推广模式存在的问题 | 第30-31页 |
5.1.1 农业推广体制转轨滞后 | 第30页 |
5.1.2 农业科技推广投资机制不健全,供给总量不足 | 第30页 |
5.1.3 缺乏一支高素质稳定的技术推广队伍 | 第30-31页 |
5.2 农业推广的民间力量参与程度较低 | 第31页 |
5.3 各农业推广模式联系较为松散,缺少沟通与协作 | 第31-32页 |
5.4 农业推广内容单一,仍然停留在技术层面 | 第32页 |
5.5 农业推广不能满足农户的需求,农户缺乏采用科技的动力 | 第32-34页 |
第六章 浙江省农业推广模式的优化策略 | 第34-39页 |
6.1 改善以政府为主导的农业推广模式 | 第34-36页 |
6.1.1 更新推广理念,改进运行机制 | 第34-35页 |
6.1.2 建立一支稳定、高素质的农业推广队伍 | 第35页 |
6.1.3 建立以政府投入为主导,各方参与的多渠道农业推广投入机制 | 第35-36页 |
6.2 加大民间力量,构建多层次、多元化的农业推广体系 | 第36页 |
6.3 加强农业推广模式之间的协作,建立分工有序的农业推广体系 | 第36-37页 |
6.4 丰富农业推广内容,拓宽农业推广领域 | 第37页 |
6.5 坚持以农民的需求为导向,把科技落实到农业生产中 | 第37-39页 |
结论 | 第39-40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0-42页 |
致谢 | 第42-43页 |
作者简介 | 第43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