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4-5页 |
Abstract | 第5-6页 |
目录 | 第7-9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9-29页 |
1.1 概述 | 第9页 |
1.2 荧光及荧光参数 | 第9-12页 |
1.2.1 荧光的产生 | 第9-10页 |
1.2.2 描述荧光性质的参数 | 第10-11页 |
1.2.3 荧光的影响因素 | 第11-12页 |
1.3 荧光分子探针 | 第12-20页 |
1.3.1 荧光分子探针的工作原理 | 第12-14页 |
1.3.2 荧光分子探针的响应机制 | 第14-20页 |
1.4 识别 Fe~(3+)的荧光探针分子 | 第20-23页 |
1.5 识别 Al~(3+)的荧光探针分子 | 第23-28页 |
1.6 课题的提出 | 第28-29页 |
第二章 实验部分 | 第29-43页 |
2.1 引言 | 第29页 |
2.2 实验部分 | 第29-32页 |
2.2.1 实验试剂与药品 | 第29-31页 |
2.2.2 实验仪器 | 第31-32页 |
2.3 合成与表征 | 第32-43页 |
2.3.1 荧光探针分子的合成路线 | 第32页 |
2.3.2 荧光探针分子的合成步骤 | 第32-43页 |
第三章 结果与讨论 | 第43-63页 |
3.1 光谱测试实验 | 第43页 |
3.1.1 光谱测试方法 | 第43页 |
3.2 化合物 1 的光谱研究 | 第43-52页 |
3.2.1 化合物 1 对金属阳离子选择性 | 第43-44页 |
3.2.2 化合物 1 的抗干扰能力 | 第44-45页 |
3.2.3 化合物 1 对 Fe~(3+)和 Al~(3+)的识别 | 第45-48页 |
3.2.4 化学计量关系 | 第48-49页 |
3.2.5 pH 对化合物 1 识别影响 | 第49-50页 |
3.2.6 化合物 1 的紫外吸收光谱 | 第50-52页 |
3.2.7 化合物 1 的识别机理 | 第52页 |
3.3 化合物 2 的光谱研究 | 第52-62页 |
3.3.1 化合物 2 对金属阳离子选择性 | 第52-53页 |
3.3.2 化合物 2 的抗干扰能力 | 第53-54页 |
3.3.3 化合物 2 对 Al~(3+)和 Fe~(3+)的识别 | 第54-56页 |
3.3.4 化学计量关系 | 第56-57页 |
3.3.5 pH 对化合物 2 识别金属离子的影响 | 第57-58页 |
3.3.6 化合物 2 的紫外吸收光谱 | 第58-59页 |
3.3.7 化合物 2 的识别机理 | 第59-62页 |
3.4 本章小结 | 第62页 |
3.5 课题的不足 | 第62-63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3-71页 |
致谢 | 第71-72页 |
个人简历及研究生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| 第72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