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经济论文--农业经济论文--农业经济理论论文--土地经济学论文

城镇土地分等方法及实证研究

中文摘要第1-7页
Abstract第7-9页
1 绪论第9-13页
   ·研究背景与意义第9-10页
     ·研究背景第9页
     ·研究意义第9-10页
   ·国内外研究进展第10-12页
     ·国外研究进展第10页
     ·国内研究进展第10-12页
   ·研究技术路线第12-13页
2 城镇土地分等理论基础第13-18页
   ·地租理论第13-14页
     ·级差地租I第13页
     ·级差地租Ⅱ第13页
     ·级差地租I与级差地租Ⅱ的共同点、区别和联系第13-14页
   ·区位论第14-15页
   ·土地供求理论第15页
   ·空间自相关理论第15-18页
     ·全局空间自相关第15-17页
     ·局部空间自相关第17-18页
3 城镇土地分等技术方法第18-23页
   ·多因素综合评价法第18-22页
     ·建立城镇土地分等指标体系第18-19页
     ·城镇土地分等因素因子权重确定第19-20页
     ·城镇土地因素因子分值计算第20-21页
     ·城镇土地等别初步划分方法第21页
     ·城镇土地等别验证及调整第21-22页
   ·聚类分析法第22-23页
     ·数据标准化第22-23页
     ·距离计算第23页
     ·系统聚类法第23页
4 城镇土地分等实证分析:以山东91 个县(市)为例第23-40页
   ·研究区概况第23-26页
     ·地理概况第23-24页
     ·经济发展概况第24-25页
     ·行政区划第25-26页
   ·县(市)城镇土地分等第26-33页
     ·多因素综合评价法县(市)城镇土地分等第26-30页
     ·聚类分析法县(市)城镇土地分等第30-31页
     ·县(市)城镇土地等别初步划分第31-33页
   ·县(市)城镇土地等别空间自相关分析第33-40页
     ·县(市)城镇土地等别空间权重矩阵第33页
     ·县(市)城镇土地等别全局空间自相关第33-34页
     ·县(市)城镇土地等别局部空间自相关第34-39页
     ·城镇土地等别结果验证第39-40页
5 结论第40-42页
   ·结论第40-41页
   ·不足第41-42页
附表第42-52页
致谢第52-53页
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53页
硕士研究生期间参与课题第53页
参考文献第53-54页

论文共54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绿洲农用地对人类活动的响应分析--以金塔绿洲为例
下一篇:济南市南部山区土地利用空间格局变化和驱动机制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