双介孔钛硅球的可控合成及绿色催化氧化研究
摘要 | 第4-5页 |
Abstract | 第5页 |
第1章 绪论 | 第8-20页 |
1.1 介孔分子筛的简述 | 第8-15页 |
1.1.1 介孔分子筛的合成机理 | 第9-11页 |
1.1.2 介孔分子筛的基本类型 | 第11-13页 |
1.1.3 介孔分子筛的合成技术 | 第13-15页 |
1.2 介孔分子筛在催化领域中的应用 | 第15-16页 |
1.2.1 酸催化 | 第15-16页 |
1.2.2 氧化反应催化 | 第16页 |
1.3 双介孔材料 | 第16-18页 |
1.4 课题的目的、意义以及研究内容 | 第18-20页 |
1.4.1 课题的目的和意义 | 第18-19页 |
1.4.2 课题的研究内容 | 第19-20页 |
第2章 实验材料与实验仪器 | 第20-23页 |
2.1 实验试剂及仪器设备 | 第20-21页 |
2.1.1 实验试剂 | 第20-21页 |
2.1.2 实验仪器和设备 | 第21页 |
2.2 样品的分析表征及测试 | 第21-23页 |
2.2.1 红外光谱分析 | 第21页 |
2.2.2 紫外-可见吸收光谱分析 | 第21-22页 |
2.2.3 X 射线粉末衍射 | 第22页 |
2.2.4 氮气吸附脱附测试 | 第22页 |
2.2.5 扫描电子显微镜 | 第22页 |
2.2.6 透射电子显微镜 | 第22页 |
2.2.7 气相色谱分析 | 第22-23页 |
第3章 双介孔钛硅球的制备 | 第23-43页 |
3.1 引言 | 第23-24页 |
3.2 双介孔钛硅球的合成机理 | 第24-25页 |
3.3 以氨水作碱源制备双介孔钛硅材料 | 第25-38页 |
3.3.1 双介孔钛硅材料的合成与处理 | 第25-26页 |
3.3.2 实验合成条件的探索与讨论 | 第26-34页 |
3.3.3 双介孔钛硅球样品的表征 | 第34-38页 |
3.4 以四丙基氢氧化铵作碱源制备双介孔钛硅材料 | 第38-41页 |
3.4.1 双介孔钛硅材料的合成与处理 | 第38页 |
3.4.2 双介孔钛硅材料的表征 | 第38-41页 |
3.5 本章小结 | 第41-43页 |
第4章 催化性能研究 | 第43-55页 |
4.1 引言 | 第43页 |
4.2 环烯烃环氧化结果与讨论 | 第43-53页 |
4.2.1 树脂含量对样品性能的影响 | 第44-45页 |
4.2.2 水热合成温度对样品性能的影响 | 第45-47页 |
4.2.3 钛源种类对样品性能的影响 | 第47页 |
4.2.4 钛源加入量对样品性能的影响 | 第47-48页 |
4.2.5 碱源对样品性能的影响 | 第48-49页 |
4.2.6 催化过程中钛硅球形貌研究 | 第49-50页 |
4.2.7 催化剂的重复利用性研究 | 第50-51页 |
4.2.8 催化剂的 leaching 实验研究 | 第51-52页 |
4.2.9 对于大环烯烃的催化性能研究 | 第52-53页 |
4.3 本章小结 | 第53-55页 |
结论 | 第55-56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6-63页 |
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他成果 | 第63-65页 |
致谢 | 第65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