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8-9页 |
Abstract | 第9-10页 |
1 引言 | 第11-20页 |
1.1 研究的背景及目的意义 | 第11-12页 |
1.1.1 研究的背景 | 第11页 |
1.1.2 研究的目的 | 第11-12页 |
1.1.3 研究的意义 | 第12页 |
1.2 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综述 | 第12-18页 |
1.2.1 国外相关研究文献综述 | 第13-15页 |
1.2.2 国内相关研究文献综述 | 第15-18页 |
1.2.3 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评价 | 第18页 |
1.3 研究的内容和方法 | 第18-20页 |
1.3.1 研究的内容 | 第18-19页 |
1.3.2 研究的方法 | 第19-20页 |
2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| 第20-24页 |
2.1 相关概念 | 第20-21页 |
2.1.1 证券分析师盈余预测 | 第20页 |
2.1.2 盈余管理 | 第20-21页 |
2.2 相关理论 | 第21-24页 |
2.2.1 有效资本市场理论 | 第21-22页 |
2.2.2 信息不对称理论 | 第22页 |
2.2.3 行为财务学理论 | 第22-24页 |
3 证券分析师盈余预测特征及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影响的定性分析 | 第24-29页 |
3.1 证券分析师盈余预测的特征 | 第24-25页 |
3.1.1 证券分析师盈余预测偏差 | 第24-25页 |
3.1.2 券分析师关注度 | 第25页 |
3.1.3 证券分析师盈余预测离散度 | 第25页 |
3.2 证券分析师盈余预测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影响的定性分析 | 第25-29页 |
3.2.1 证券分析师盈余预测偏差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影响 | 第25-26页 |
3.2.2 证券分析师关注度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影响 | 第26-27页 |
3.2.3 证券分析师盈余预测离散度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影响 | 第27-29页 |
4 证券分析师盈余预测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影响的实证分析 | 第29-39页 |
4.1 研究假设与样本选取 | 第29-30页 |
4.1.1 研究假设 | 第29页 |
4.1.2 样本选取 | 第29-30页 |
4.2 变量选取 | 第30-31页 |
4.2.1 被解释变量 | 第30页 |
4.2.2 解释变量 | 第30页 |
4.2.3 控制变量 | 第30-31页 |
4.3 模型建立 | 第31-32页 |
4.3.1 上市公司盈余管理模型的确定 | 第31-32页 |
4.3.2 分析师盈余预测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影响的模型设计 | 第32页 |
4.4 实证过程与结果分析 | 第32-39页 |
4.4.1 盈余管理模型实证结果及分析 | 第32-35页 |
4.4.2 证券分析师盈余预测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程度影响的分析 | 第35-39页 |
5 规范证券分析师盈余预测影响下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建议 | 第39-42页 |
5.1 提高证券分析师盈余预测质量 | 第39页 |
5.2 健全法规制度建设抑制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动机 | 第39-40页 |
5.3 鼓励投资者理性投资 | 第40页 |
5.4 建立有效的上市公司外部监管体系 | 第40-41页 |
5.5 加大对上市公司的违规处罚和舆论监督力度 | 第41-42页 |
6 结论 | 第42-43页 |
致谢 | 第43-44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4-48页 |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| 第48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