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4-5页 |
Abstract | 第5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9-21页 |
1.1 引言 | 第9页 |
1.2 国内外热磨机发展趋势 | 第9-11页 |
1.2.1 热磨机的发展史回顾 | 第9-10页 |
1.2.2 国内外热磨机的对比 | 第10-11页 |
1.3 热磨机磨片材质的发展状况 | 第11-17页 |
1.3.1 耐磨材料发展回顾 | 第11-16页 |
1.3.2 磨片材质的现况 | 第16-17页 |
1.4 热磨机的磨片 | 第17-19页 |
1.4.1 热磨机磨片设计 | 第17-18页 |
1.4.2 热磨机磨片的材质 | 第18页 |
1.4.3 热磨机磨片使用周期 | 第18页 |
1.4.4 热磨机磨片磨损的三个过程 | 第18-19页 |
1.5 课题的研究内容和目的 | 第19-21页 |
第二章 实验内容与方法 | 第21-25页 |
2.1 实验的熔炼和试样的制备工艺 | 第21-22页 |
2.2 组织性能分析及实验设备 | 第22-25页 |
2.2.1 金相组织 | 第22-23页 |
2.2.2 硬度测试 | 第23页 |
2.2.3 冲击测试 | 第23-24页 |
2.2.4 耐磨性能的测试 | 第24-25页 |
第三章 热磨机磨片成分设定及失效分析 | 第25-28页 |
3.1 国内外热磨机磨片的对比 | 第25页 |
3.1.1 磨片的化学成分 | 第25页 |
3.1.2 金相组织 | 第25页 |
3.1.3 力学性能 | 第25页 |
3.2 热磨机磨片的失效分析 | 第25-27页 |
3.2.1 正常磨损 | 第26-27页 |
3.2.2 非正常磨损 | 第27页 |
3.3 本章小结 | 第27-28页 |
第四章 化学成分对高铬铸铁的影响 | 第28-38页 |
4.1 引言 | 第28-30页 |
4.2 碳含量对高铬铸铁的影响 | 第30-34页 |
4.2.1 不同处理态下不同碳含量高铬铸铁的组织 | 第31-32页 |
4.2.2 不同处理态下不同含碳量高铬铸铁的力学性能 | 第32-34页 |
4.3 合金元素对高铬铸铁的影响 | 第34-37页 |
4.3.1 不含合金元与含合金元素高铬铸铁的组织 | 第35页 |
4.3.2 不含合金元与含合金元素高铬铸铁的力学性能 | 第35-37页 |
4.4 本章小结 | 第37-38页 |
第五章 热处理对高铬铸铁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| 第38-49页 |
5.1 引言 | 第38-39页 |
5.2 本文采用的热处理工艺 | 第39-40页 |
5.3 冷却速度的影响 | 第40-42页 |
5.3.1 不同冷却方式下高铬铸铁的组织特性 | 第40-41页 |
5.3.2 不同冷却方式下高铬铸铁的力学性能 | 第41-42页 |
5.4 淬火温度的影响 | 第42-45页 |
5.4.1 不同淬火温度下高铬铸铁的组织特征 | 第42-43页 |
5.4.2 不同淬火温度下高铬铸铁的力学性能 | 第43-45页 |
5.5 回火温度的影响 | 第45-47页 |
5.5.1 不同回火温度下高铬铸铁的组织特征 | 第45-46页 |
5.5.2 不同回火温度下高铬铸铁的力学性能 | 第46-47页 |
5.6 本章小结 | 第47-49页 |
第六章 高铬铸铁耐磨性的研究 | 第49-56页 |
6.1 磨料磨损机制 | 第49页 |
6.2 磨料磨损实验 | 第49-51页 |
6.2.1 试样的制备 | 第49页 |
6.2.2 实验方法 | 第49-50页 |
6.2.3 磨损性能评定 | 第50页 |
6.2.4 金属耐磨性的评定 | 第50-51页 |
6.3 磨损实验的结果 | 第51-53页 |
6.3.1 不同载荷对高铬铸铁的耐磨性的影响 | 第51-52页 |
6.3.2 不同磨料粒度对高铬铸铁的磨料磨损性能 | 第52-53页 |
6.4 磨损形貌和分析 | 第53-55页 |
6.4.1 不同淬火温度下高铬铸铁磨损形貌及其分析 | 第53-54页 |
6.4.2 不同载荷下高铬铸铁磨损形貌及其分析 | 第54-55页 |
6.5 本章小结 | 第55-56页 |
结论 | 第56-57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7-61页 |
致谢 | 第61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