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文学论文--中国文学论文--各体文学评论和研究论文--民间文学论文

喀左·东蒙民间故事喇嘛形象研究

摘要第4-6页
ABSTRACT第6-7页
绪论第10-14页
    0.1 选题的目的和意义第10页
    0.2 研究现状第10-12页
    0.3 研究方法第12页
    0.4 研究特色和创新之处第12-14页
1 东蒙文化圈与《喀左·东蒙民间故事》第14-22页
    1.1 东蒙文化圈的界定第14-16页
        1.1.1 东蒙文化圈的地理概况第14页
        1.1.2 东蒙文化圈的历史文化解读第14-16页
    1.2 东蒙民间故事的特点第16-18页
    1.3 喀左的概况第18-22页
        1.3.1 自然环境:金山银水美誉第19页
        1.3.2 人文环境:蒙汉等多族杂居第19-20页
        1.3.3 语言文字:蒙汉双语并存第20页
        1.3.4 历史渊源:蒙古部落聚居第20-21页
        1.3.5 宗教信仰:佛道等杂信共生第21-22页
2 喀左喇嘛教信仰的概况第22-27页
    2.1 喀左喇嘛教的溯源第22页
    2.2 喀左喇嘛教的发展现况第22-24页
    2.3 喀左喇嘛教与民众生活第24-27页
3 喀左·东蒙民间故事中的喇嘛形象研究第27-39页
    3.1 类型语境下喇嘛形象的构建第27-31页
        3.1.1 故事分类概述分析第27-28页
        3.1.2 类型故事中的喇嘛形象第28-31页
    3.2 喇嘛形象的符号解读第31-39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民族勇士的符号展现第31-32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宗教王权符号第32-33页
        3.2.3 精神依托符号第33-35页
        3.2.4 伦理展现符号第35-36页
        3.2.5 由神到人的符号转变第36-39页
4 喇嘛形象多样化的生成原因第39-46页
    4.1 民众的心理诉求——喇嘛的蒙古化第39-41页
        4.1.1 对本民族的热爱第39-40页
        4.1.2 民众的心理自救第40-41页
    4.2 政府引导与干预下的喇嘛形象第41-43页
        4.2.1 安定社会秩序的枷锁第41-42页
        4.2.2 统治蒙古族的利器第42-43页
    4.3 蒙汉多民族的杂居——多重信仰第43-46页
        4.3.1 大杂居下的多民族融合第43-44页
        4.3.2 多重信仰观念的倾注第44-46页
结束语:民众内心塑造的喇嘛形象第46-48页
参考文献第48-51页
附录第51-58页
致谢第58-59页
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以及参加科研情况第59-60页

论文共60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论公安三袁的文学通变观
下一篇:金末咏物词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