样板戏《红灯记》“痛说革命家史”桥段形式分析
| 致谢 | 第4-6页 |
| 中文摘要 | 第6-7页 |
| ABSTRACT | 第7页 |
| 1. 绪论 | 第10-14页 |
| 1.1 选题研究缘起 | 第10-11页 |
| 1.2 选题研究现状 | 第11-12页 |
| 1.3 选题研究方法及着力点 | 第12-14页 |
| 2. 样板戏《红灯记》 | 第14-22页 |
| 2.1 《红灯记》的成型 | 第15-16页 |
| 2.2 全知视角的叙事模式 | 第16-17页 |
| 2.3 桥段总述 | 第17-22页 |
| 2.3.1 不同版本及具体内容 | 第17-19页 |
| 2.3.2 表现方式对比 | 第19-22页 |
| 3. 追叙的独到运用 | 第22-26页 |
| 3.1 中国古代戏曲叙事常用手法 | 第22-23页 |
| 3.2 独具匠心的追叙艺术 | 第23-26页 |
| 4. 隐身角色的强力干预 | 第26-32页 |
| 4.1 结构的完善 | 第27-28页 |
| 4.2 突袭传统路数 | 第28-29页 |
| 4.3 念白:程式化的突破 | 第29-32页 |
| 5. 叙事的置换与仪式化展演 | 第32-37页 |
| 5.1 叙事的消解与置换 | 第32-33页 |
| 5.2 审美叙事的仪式化展演 | 第33-37页 |
| 5.2.1 忆苦模式 | 第33-34页 |
| 5.2.2 红色成人礼 | 第34-35页 |
| 5.2.3 仪式展演 | 第35-37页 |
| 6. 结语 | 第37-38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38-41页 |
| 附录 | 第41-42页 |
| 作者简历 | 第42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