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历史、地理论文--中国文物考古论文--古书契论文--竹木简论文

秦简逃亡问题研究

摘要第4-5页
Abstract第5-6页
绪论第9-17页
    一 选题意义第9-10页
    二 研究现状第10-15页
    三 研究思路与创新之处第15-17页
第一章 秦简中亡徼内、徼外问题第17-37页
    第一节 “徼”的含义与表现第17-24页
        一 “徼”的含义第17-22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(一)传世文献中“徼”第17-19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(二)出土文献中“徼”第19-22页
        二 “塞”与“徼”第22-24页
    第二节 逃亡到“徼”内外地区的相关律法第24-32页
        一 隶臣、奴婢逃亡至“徼”地区第24-26页
        二 诱亡至“徼”地区第26-29页
        三 “徼内”与“徼外”区别第29-32页
    第三节 秦汉时期对“徼”地区的管理第32-37页
        一 “徼内”蛮夷的管理方式第32-34页
        二 “徼外”对西南夷人群划分的功能第34-37页
第二章 秦简中“邦亡”、“阑亡”和“将阳”问题第37-53页
    第一节 “邦亡”相关问题第37-44页
        一 “邦”、“邦亡”含义与变化第37-42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(一)先秦“邦”的含义第37-38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(二)秦统一中“邦亡”的变化第38-42页
        二 “邦亡”相关惩处律法第42-44页
    第二节 “阑亡”与“将阳”第44-53页
        一 秦时期的“阑亡”第44-45页
        二 秦律对“阑亡”的处罚第45-47页
        三 汉朝时“阑”的变化第47-48页
        四 秦时期的“将阳”第48-53页
第三章 秦简中关东六国民间亡匿问题第53-64页
    第一节 亡入山林川泽第53-54页
    第二节 亡匿市井第54-60页
        一 隐匿民间成功的条件第55-59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(一)隐姓埋名第55-57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(二)故六国基层管理薄弱第57-59页
        二 投靠亲友和为人庸作第59-60页
    第三节 亡人隐匿民间的影响第60-64页
        一 普通逃犯第61页
        二 “从人”第61-64页
结语第64-66页
参考文献第66-69页
个人简历第69-70页
致谢第70页

论文共70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京汉铁路与近代驻马店城市发展研究(1906-1949)
下一篇:洛阳东汉帝陵发现与研究学术史考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