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文摘要 | 第2-3页 |
Abstract | 第3-4页 |
中文文摘 | 第5-11页 |
第1章 绪论 | 第11-25页 |
1.1 研究问题提出背景及研究意义 | 第11-14页 |
1.1.1 研究问题提出背景 | 第11-13页 |
1.1.2 研究意义 | 第13-14页 |
1.2 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现状 | 第14-22页 |
1.2.1 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现状调查 | 第14-19页 |
1.2.2 初中英语阅读教学:问题与原因 | 第19-22页 |
1.3 研究内容 | 第22-25页 |
1.3.1 研究方法和手段 | 第22页 |
1.3.2 研究步骤和过程 | 第22-25页 |
第2章 研究的理论基础及依据 | 第25-39页 |
2.1 阅读理论综述 | 第25-31页 |
2.1.1 阅读的定义 | 第25页 |
2.1.2 阅读理解的层级分类 | 第25-26页 |
2.1.3 有效阅读者具备的素质 | 第26页 |
2.1.4 主要阅读模式及评价 | 第26-31页 |
2.2 建构主义思想 | 第31-39页 |
2.2.1 建构主义的形成与发展 | 第31-32页 |
2.2.2 建构主义基本理论 | 第32-34页 |
2.2.3 建构主义教学模式 | 第34-36页 |
2.2.4 建构主义教学设计原则 | 第36-37页 |
2.2.5 小结 | 第37-39页 |
第3章 建构主义视角下初中英语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 | 第39-71页 |
3.1 实施有效阅读教学的策略 | 第39-53页 |
3.1.1 良好的阅读品质是阅读能力的重要标志 | 第39-40页 |
3.1.2 正确评估自身因素,适当选择阅读策略是高效阅读的技术基础 | 第40-42页 |
3.1.3 实践是英语阅读能力从可能转化为现实的关键环节 | 第42-51页 |
3.1.4 阅读效果检查反馈评价的自我激励训练 | 第51-53页 |
3.2 建构主义在阅读课的不同阶段的指导作用 | 第53-57页 |
3.3. 阅读课教学的运用举例 | 第57-71页 |
第4章 教学实验研究 | 第71-87页 |
4.1 实验设计 | 第71-73页 |
4.1.1 研究假设 | 第71页 |
4.1.2 研究目的 | 第71页 |
4.1.3 研究对象 | 第71页 |
4.1.4 研究手段 | 第71-72页 |
4.1.5 实验变量 | 第72页 |
4.1.6 实验测试和实验材料 | 第72页 |
4.1.7 实验过程 | 第72-73页 |
4.2 数据统计与结果分析 | 第73-85页 |
4.2.1 前后测教学实验 | 第73-77页 |
4.2.2 问卷调查统计与分析 | 第77-81页 |
4.2.3 学生访谈 | 第81-82页 |
4.2.4 课堂实验 | 第82-85页 |
4.3 结果和讨论 | 第85-87页 |
4.3.1 结果 | 第85-86页 |
4.3.2 讨论 | 第86-87页 |
第5章 结论与反思 | 第87-93页 |
5.1 结论 | 第87-90页 |
5.2 反思 | 第90-93页 |
参考文献 | 第93-97页 |
附录1 前测试题(阅读理解部分) | 第97-101页 |
附录2 后测试题(阅读理解部分) | 第101-105页 |
附录3 | 第105-111页 |
致谢 | 第111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