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经济论文--农业经济论文--中国农业经济论文--农业经济建设与发展论文--农业收入与分配论文

云南省云县精准扶贫评价研究--基于贫困户满意度视角

摘要第3-4页
abstract第4-5页
绪论第10-21页
    一、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0-12页
        (一)研究背景第10-11页
        (二)研究意义第11-12页
    二、国内外研究动态第12-18页
        (一)国外研究动态第12-15页
        (二)国内研究动态第15-18页
        (三)文献述评第18页
    三、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第18-21页
        (一)研究内容第18-19页
        (二)研究方法第19-21页
第一章 基本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第21-30页
    第一节 相关概念界定第21-24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贫困第21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精准扶贫第21-22页
        三、满意度第22-24页
    第二节 相关理论基础第24-30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顾客满意理论第24-26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新公共管理理论第26-27页
        三、新公共服务理论第27-30页
第二章 云县精准扶贫现状分析第30-38页
    第一节 云县精准扶贫贫困户基本情况调查第30-34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贫困人口年龄调查第30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贫困人口受教育程度调查第30-31页
        三、贫困家庭人口数量情况调查第31-32页
        四、贫困人口收支情况调查第32-34页
    第二节 云县精准扶贫主要措施第34-38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云县精准识别实施情况第34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云县精准帮扶实施情况第34-37页
        三、云县精准管理实施情况第37-38页
第三章 精准扶贫贫困户满意度评价分析第38-55页
    第一节 评价指标选取第38-41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指标选取意义第38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指标选取原则第38-39页
        三、指标选取第39-40页
        四、数据来源第40-41页
    第二节 指标权重的确定第41-48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确定目标和评价因素第41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构造判断矩阵第41-42页
        三、一致性检验第42-43页
        四、判别矩阵构建及权重的求解第43-48页
    第三节 评价方法的选择和结论第48-55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评价方法选择第48-49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建立评价对象因素集U和评价集V第49页
        三、确定各因素的权重集第49页
        四、模糊判断矩阵的确定第49-50页
        五、模糊综合评判第50-53页
        六、评价结果第53-55页
第四章 精准扶贫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第55-65页
    第一节 精准识别方面第55-57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精准识别“指标不足”和“平均分配”现象共存第55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贫困家庭的确定过程缺乏公开民主第55-56页
        三、扶贫工作人力资源不足,扶贫效果难保证第56-57页
        四、物质资源的稀缺导致精准帮扶受到影响第57页
    第二节 产业扶贫方面第57-58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产业链处于低端环节,产业发展层次低第57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品牌创新建设能力弱,贴牌现象普遍第57-58页
        三、资金投入不足,技术水平滞后,产业发展后劲不足第58页
    第三节 技术培训方面第58-59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专业人才稀缺,“空心村”现象严重,劳动力供需矛盾第58-59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部分贫困村农技员工作着力点不足,帮扶精准力度不够第59页
    第四节 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设方面第59-61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缺乏科学统一的标准第59-60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公共文化基础服务设施落后,现有资源尚未得到开发与利用第60页
        三、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人才缺乏第60页
        四、政府在基本公共文化供给上不足,资金链存在短板第60-61页
    第五节 村容村貌整治方面第61-62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缺乏科学合理的规划指导,农村整体人居环境质量低第61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认识不到位,工作推动难第61-62页
        三、制度不到位,长效整治难第62页
    第六节 金融扶贫方面第62-65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农村金融服务覆盖面难扩大,县域金融支持精准扶贫成本高、风险难分散第62-63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信贷资源配置不平衡,资金需求难满足第63页
        三、财政资金使用效率低第63页
        四、风险保障机制不完善第63-65页
第五章 提高云县精准扶贫贫困户满意度的对策及建议第65-77页
    第一节 提高精准识别精准度,促进精准扶贫工作水平第65-66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完善精准扶贫识别指标体系,加强动态监管第65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创新精准识别方法,开展无缝隙式识别贫困户第65-66页
        三、发扬民主,保证精准识别过程公平公正第66页
        四、加强精准扶贫工作队伍建设,提高识别精准度第66页
    第二节 培育和健全产业扶贫体系,创新产业扶贫机制第66-69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构建和延伸特色产业链,大力发展符合云县实际的特色产业第67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培育多元经营主体,建立利益链接机制第67-68页
        三、加大政策扶持,建立脱贫产业金融扶持平台第68-69页
    第三节 加强农村劳动力技术培训,培养新型农业技术达人第69-70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建立人才科技培训帮扶平台第69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加强专业技术培训、培养经营管理理念第69-70页
        三、重视科技服务,丰富特色产业模式,提高生产水平第70页
    第四节 加强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设,促进农村“软实力”发展第70-72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完善农村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第71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加强公共文化活动建设,让贫困户在无形中感受艺术感受生活第71页
        三、加强对公共文化服务人才的培养,提高人才素质第71-72页
        四、保证农村建设资金流动链第72页
    第五节 保持村容整洁,提高环保意识,构建和谐文明新农村第72-74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从政府层面,规划先行,作好战略部署,逐步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第72-73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尊重农村居民意愿,提高群众环保意识第73页
        三、耐心指导,协助村民进行实际操做第73-74页
        四、完善制度,建立长效机制第74页
    第六节 完善对扶贫资金的管理工作第74-77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为贫困户进行定向分析,加大对贫苦户的扶贫力度第74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整合项目资源,强化资金投入第74-75页
        三、成立专门的扶贫资金账户,做好管理工作第75页
        四、完善保险机制,考虑不可控因素第75页
        五、加强对资金流动的监督审查工作第75-77页
结论与展望第77-79页
参考文献第79-84页
附录A:调查问卷第84-87页
附录B:2016-2017年云县贫困人口分布情况统计表第87-94页
致谢第94-95页
在读期间的研究成果第95-96页

论文共96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基于多属性价值函数的耕地细碎化综合评价方法与实证研究
下一篇:“三权分置”视域下农地经营权流转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