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摘要 | 第1-4页 |
| Abstract | 第4-7页 |
| 第一章 绪论 | 第7-13页 |
| ·研究背景和意义 | 第7-9页 |
| ·研究背景 | 第7-8页 |
| ·研究意义 | 第8-9页 |
| ·国内外研究进展 | 第9-10页 |
| ·国外研究现状 | 第9页 |
| ·国内研究现状 | 第9-10页 |
| ·研究目标、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| 第10-13页 |
| ·研究目标 | 第10-11页 |
| ·研究内容 | 第11页 |
| ·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| 第11-13页 |
| 第二章 SWAT模型的基本结构和原理 | 第13-20页 |
| ·SWAT模型介绍 | 第13页 |
| ·SWAT模型基本结构 | 第13-14页 |
| ·SWAT模型基本原理 | 第14-20页 |
| ·水文模块 | 第14-17页 |
| ·气象模块 | 第17-20页 |
| 第三章 研究区概况和数据源 | 第20-36页 |
| ·研究区概况 | 第20-22页 |
| ·地形地貌 | 第20-21页 |
| ·气候条件 | 第21页 |
| ·土壤植被 | 第21-22页 |
| ·河流 | 第22页 |
| ·数据源 | 第22-36页 |
| ·数据源获取 | 第22-23页 |
| ·数据处理 | 第23-36页 |
| 第四章 基于SWAT模型的湟水流域分布式水文模型构建 | 第36-51页 |
| ·影响SWAT模型模拟的重要因素 | 第36-40页 |
| ·DEM | 第36-37页 |
| ·子流域划分对模拟结果的影响 | 第37-38页 |
| ·雨量站的选择 | 第38-40页 |
| ·SWAT模型数据输入 | 第40-45页 |
| ·DEM加载 | 第40-42页 |
| ·子流域划分 | 第42页 |
| ·水文响应单元生成 | 第42-45页 |
| ·属性数据输入 | 第45页 |
| ·SWAT模型的产流计算 | 第45-51页 |
| ·初步模拟 | 第46-48页 |
| ·敏感性分析 | 第48-49页 |
| ·参数率定及模拟 | 第49-51页 |
| 第五章 LUCC现状及构建情景下的径流模拟 | 第51-68页 |
| ·1987-2000 年土地利用/覆被变化下的径流模拟 | 第51-59页 |
| ·硖门站 | 第52-53页 |
| ·桥头站 | 第53-54页 |
| ·海晏站 | 第54-55页 |
| ·西纳川站 | 第55页 |
| ·石崖庄站 | 第55-56页 |
| ·西宁站 | 第56-57页 |
| ·乐都站 | 第57-58页 |
| ·民和站 | 第58-59页 |
| ·小结 | 第59-60页 |
| ·设定情景下的径流模拟 | 第60-68页 |
| ·土地利用/覆被情景构建 | 第60-62页 |
| ·情景下的径流模拟 | 第62-68页 |
| 第六章 气候变化对径流的影响 | 第68-77页 |
| ·气候变化情景建立 | 第68页 |
| ·气候变化情景模拟 | 第68-75页 |
| ·情景1 下的径流模拟 | 第68-70页 |
| ·情景2 下的径流模拟 | 第70-72页 |
| ·情景3 下的径流模拟 | 第72-73页 |
| ·情景4 下的径流模拟 | 第73-75页 |
| ·区分气候变化和土地利用/覆被变化对径流的影响 | 第75-77页 |
| 第七章 湟水流域水资源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| 第77-80页 |
| ·存在的问题 | 第77页 |
| ·水资源匮乏,呈减少趋势 | 第77页 |
| ·水土流失严重 | 第77页 |
| ·建议 | 第77-80页 |
| 第八章 结论、研究特色及展望 | 第80-82页 |
| ·结论 | 第80页 |
| ·研究特色 | 第80-81页 |
| ·展望 | 第81-82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82-87页 |
| 附录 | 第87-101页 |
| 致谢 | 第101-102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