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7-8页 |
Abstract | 第8页 |
前言 | 第9-10页 |
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 | 第10-16页 |
1. 中医学的研究进展 | 第10-13页 |
1.1 历史沿革 | 第10页 |
1.2 带下病的病因及发病机制的研究 | 第10-12页 |
1.3 带下病的辨证论治 | 第12页 |
1.4 中医“治未病”思想的启示 | 第12-13页 |
1.5 中医中药治疗阴道上皮内瘤变与宫颈上皮内瘤变的展望 | 第13页 |
2. 现代医学的研究进展 | 第13-16页 |
2.1 流行病学的研究 | 第13-14页 |
2.2 临床特点 | 第14页 |
2.3 诊断与治疗 | 第14-16页 |
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| 第16-22页 |
1 资料与方法 | 第16-18页 |
1.1 研究资料 | 第16-17页 |
1.2 研究方法 | 第17-18页 |
2 研究结果 | 第18-22页 |
2.1 不同年龄组VAIN级别分布情况 | 第18-19页 |
2.2 VAIN与HPV感染及CIN的相关性 | 第19页 |
2.3 液基细胞学与VAIN的关系 | 第19-20页 |
2.4 不同原因切除子宫与 VAIN 发生发展的关系 | 第20-21页 |
2.5 临床特点及阴道镜检查结果 | 第21页 |
2.6 治疗与随访结果 | 第21-22页 |
第三部分 讨论 | 第22-26页 |
1. 关于CIN与VAIN相关性的讨论 | 第22-23页 |
2. 关于VAIN治疗方式的讨论 | 第23-24页 |
3. 转归与展望 | 第24-25页 |
4. 存在的问题 | 第25-26页 |
4.1 有关样本量 | 第25-26页 |
4.2 有关随访时间 | 第26页 |
4.3 有关HPV感染的检测 | 第26页 |
第四部分 结论 | 第26-27页 |
参考文献 | 第27-30页 |
综述 | 第30-35页 |
参考文献 | 第32-35页 |
缩略语说明 | 第35-36页 |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| 第36-37页 |
致谢 | 第37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