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4-5页 |
ABSTRACT | 第5-6页 |
1 绪论 | 第10-22页 |
1.1 研究背景及意义 | 第10-11页 |
1.1.1 研究背景 | 第10-11页 |
1.1.2 研究意义 | 第11页 |
1.2 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11-17页 |
1.2.1 国际产能合作的研究 | 第11-14页 |
1.2.2 国际产能合作效率的研究 | 第14-16页 |
1.2.3 国际产能合作效率的影响因素的研究 | 第16页 |
1.2.4 研究述评 | 第16-17页 |
1.3 研究内容、方法及技术路线 | 第17-19页 |
1.3.1 研究内容 | 第17页 |
1.3.2 研究方法 | 第17-19页 |
1.3.3 研究技术路线 | 第19页 |
1.4 本文主要创新点 | 第19-22页 |
2 国际产能合作的理论基础 | 第22-28页 |
2.1 相关概念界定 | 第22-24页 |
2.1.1 产能 | 第22页 |
2.1.2 国际产能合作 | 第22-23页 |
2.1.3 国际产能合作效率 | 第23-24页 |
2.2 国际产能合作相关理论 | 第24-28页 |
2.2.1 小规模技术理论 | 第24-25页 |
2.2.2 梯度转移理论 | 第25页 |
2.2.3 帕累托最优效率理论 | 第25-28页 |
3 “一带一路”背景下中国国际产能合作效率评价 | 第28-52页 |
3.1 DEA介绍及模型选取 | 第28-31页 |
3.1.1 DEA介绍 | 第28-29页 |
3.1.2 评价模型 | 第29-31页 |
3.2 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与数据的选取 | 第31-33页 |
3.2.1 评价指标的选取原则 | 第31-32页 |
3.2.2 本文国际产能合作效率评价的指标体系 | 第32-33页 |
3.2.3 样本数据的选取 | 第33页 |
3.3 国际产能合作效率实证结果与分析 | 第33-52页 |
3.3.1 评价指标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| 第33-36页 |
3.3.2 综合技术效率分析 | 第36-39页 |
3.3.3 纯技术效率分析 | 第39-42页 |
3.3.4 规模效率分析 | 第42-46页 |
3.3.5 超效率结果分析 | 第46-52页 |
4 “一带一路”背景下中国国际产能合作效率的影响因素分析 | 第52-60页 |
4.1 国际产能合作效率影响因素分析框架 | 第52-53页 |
4.1.1 效率影响因素的两阶段法 | 第52页 |
4.1.2 Tobit回归模型介绍 | 第52-53页 |
4.2 国际产能合作效率的影响因素 | 第53-54页 |
4.2.1 经济方面因素 | 第53页 |
4.2.2 政治方面因素 | 第53页 |
4.2.3 资源禀赋因素 | 第53-54页 |
4.2.4 基础设施因素 | 第54页 |
4.3 国际产能合作效率的影响因素实证结果及分析 | 第54-60页 |
4.3.1 模型建立及数据处理 | 第54-55页 |
4.3.2 描述性统计 | 第55-56页 |
4.3.3 TOBIT回归及分析 | 第56-60页 |
5 提高中国国际产能合作效率的建议 | 第60-64页 |
5.1 深化对“一带一路”沿线国家的认识 | 第60页 |
5.2 加强“一带一路”基础设施联通 | 第60-61页 |
5.3 加快推进境外产能合作示范园区建设 | 第61页 |
5.4 加强配套服务行业发展 | 第61-64页 |
6 研究结论与展望 | 第64-66页 |
6.1 研究结论 | 第64页 |
6.2 研究展望 | 第64-66页 |
致谢 | 第66-68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8-74页 |
附录 | 第74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