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摘要 | 第6-9页 |
| Abstract | 第9-11页 |
| 前言 | 第12-14页 |
| 第一部分 大鼠脊髓损伤后IL-6和Vim的表达变化 | 第14-38页 |
| 1 引言 | 第14页 |
| 2 设备与试剂 | 第14-19页 |
| 2.1 主要设备 | 第14-15页 |
| 2.2 主要试剂 | 第15页 |
| 2.3 试剂配制 | 第15-19页 |
| 3 实验方法 | 第19-29页 |
| 3.1 实验动物与分组 | 第19页 |
| 3.2 Allen's法制备大鼠脊髓损伤模型 | 第19-20页 |
| 3.3 BBB评分评价大鼠后肢运动功能 | 第20-21页 |
| 3.4 石蜡切片的制作 | 第21-23页 |
| 3.5 HE染色观察脊髓组织形态学变化 | 第23-24页 |
| 3.6 IHC | 第24-25页 |
| 3.7 qRT-PCR | 第25-26页 |
| 3.8 WB | 第26-29页 |
| 3.9 统计学分析 | 第29页 |
| 4 实验结果 | 第29-34页 |
| 4.1 脊髓损伤后大鼠运动功能(BBB)评分下降 | 第29-30页 |
| 4.2 HE染色观察脊髓损伤后脊髓组织形态学变化 | 第30页 |
| 4.3 IL-6和Vim在脊髓组织中的定位表达变化 | 第30-32页 |
| 4.4 IL-6和Vim在脊髓损伤后基因水平上的表达变化 | 第32-34页 |
| 4.5 IL-6和Vim在脊髓损伤后蛋白水平上的表达变化 | 第34页 |
| 5 讨论 | 第34-37页 |
| 5.1 脊髓损伤模型建立与评价 | 第35-36页 |
| 5.2 IL-6基因和蛋白在脊髓损伤后的表达变化和意义 | 第36页 |
| 5.3 Vim基因和蛋白在脊髓损伤后的表达变化和意义 | 第36-37页 |
| 6 结论 | 第37-38页 |
| 第二部分 慢病毒介导的RNA干扰下调IL-6抑制脊髓损伤后Vim表达 | 第38-57页 |
| 1 引言 | 第38页 |
| 2 设备与试剂 | 第38-40页 |
| 2.1 主要设备 | 第38-39页 |
| 2.2 主要试剂 | 第39页 |
| 2.3 试剂配制 | 第39-40页 |
| 3 实验方法 | 第40-44页 |
| 3.1 生物信息学预测 | 第40页 |
| 3.2 体外实验 | 第40-43页 |
| 3.3 体内实验 | 第43-44页 |
| 4 实验结果 | 第44-53页 |
| 4.1 生物信息学分析 | 第44-45页 |
| 4.2 体外实验结果 | 第45-49页 |
| 4.3 体内实验结果 | 第49-53页 |
| 5 讨论 | 第53-56页 |
| 5.1 IL-6-RNAi体外实验 | 第53-55页 |
| 5.2 IL-6-RNAi体内实验 | 第55-56页 |
| 6 结论 | 第56-57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57-63页 |
| 文献综述 | 第63-73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68-73页 |
| 附录 | 第73-74页 |
|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| 第74-75页 |
| 致谢 | 第75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