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工业技术论文--机械、仪表工业论文--机械零件及传动装置论文--联接及联接零件论文--螺纹联接论文

螺栓结合部接触区域非线性动态特征的凝聚建模方法

摘要第3-5页
abstract第5-6页
1 绪论第9-15页
    1.1 课题的研究背景与意义第9-10页
    1.2 机床结合部动态分析方法的研究现状第10-14页
        1.2.1 模态分析技术的研究现状第10-11页
        1.2.2 机床缩减技术的研究现状第11-13页
        1.2.3 螺栓结合部的研究现状第13-14页
    1.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第14-15页
2 螺栓联接有限元模型的建立及参数优化第15-27页
    2.1 有限元理论第15-18页
        2.1.1 有限元分析方法第15-16页
        2.1.2 动力学系统的建模方法第16-18页
    2.2 螺栓联接有限元模型的建立第18-20页
    2.3 材料参数的优化第20-26页
    2.4 本章小结第26-27页
3 螺栓联接模型的混合模态坐标缩减方法第27-39页
    3.1 无阻尼结构的模态缩减第27-31页
        3.1.1 约束模态第28页
        3.1.2 缩减变换矩阵第28-29页
        3.1.3 缩减模型第29-30页
        3.1.4 有效模态质量的选取第30-31页
    3.2 阻尼结构的模型缩减第31-35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比例阻尼模型缩减第31-32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非比例阻尼模型缩减第32-33页
        3.2.3 非比例阻尼模型缩减变换矩阵第33页
        3.2.4 非比例阻尼模型的缩减模型第33-35页
        3.2.5 非比例阻尼模型有效模态质量的选取第35页
    3.3 螺栓联接缩减模型的动力学分析第35-38页
    3.4 本章小结第38-39页
4 螺栓结合部的凝聚模型及高阶截断误差补偿第39-51页
    4.1 螺栓结合部接触面的约束形式第39-45页
        4.1.1 面面联接第39-43页
        4.1.2 点面约束第43-45页
    4.2 螺栓结合部的动态响应分析第45-47页
    4.3 高阶截断误差补偿第47-50页
    4.4 本章小结第50-51页
5 螺栓结合部的非线性响应实验分析第51-59页
    5.1 螺栓结合部的模态测试实验平台第51-54页
        5.1.1 螺栓结合部的模态测试实验设备第51-52页
        5.1.2 螺栓结合部的模态测试实验系统方案第52-54页
    5.2 螺栓结合部的频率响应曲线及结果分析第54-58页
    5.3 本章小结第58-59页
6 结论与展望第59-61页
    6.1 结论第59页
    6.2 发展与展望第59-61页
致谢第61-63页
参考文献第63-69页
研究成果第69页
    发表论文第69页
    发表专利第69页

论文共69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含缺陷压力容器力学性能退化的分析
下一篇:基于视觉的AGV控制系统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