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6页 |
Abstract | 第6-11页 |
导言 | 第11-12页 |
第一章 刑事和解概述及域外比较 | 第12-18页 |
第一节 刑事和解的概述 | 第12-13页 |
一、刑事和解的涵义 | 第12页 |
二、刑事和解的特征 | 第12-13页 |
第二节 刑事和解的理论基础 | 第13-14页 |
一、平衡理论 | 第13页 |
二、叙说理论 | 第13-14页 |
三、恢复正义理论 | 第14页 |
第三节 刑事和解适用范围域外比较 | 第14-18页 |
一、英国 | 第14-15页 |
二、美国 | 第15-16页 |
三、法国 | 第16页 |
四、德国 | 第16-18页 |
第二章 我国重罪案件刑事和解困境及问题研究 | 第18-25页 |
第一节 重罪案件刑事和解的立法现状 | 第18-19页 |
第二节 重罪案件刑事和解的司法现状 | 第19-21页 |
第三节 重罪案件刑事和解困境与问题 | 第21-25页 |
一、对传统司法价值观念产生冲突 | 第21-22页 |
二、可能导致权力滥用 | 第22-23页 |
三、面临着“以钱换刑”、“花钱买命”的质疑 | 第23页 |
四、可能因贫富不均产生新的社会不公 | 第23-25页 |
第三章 重罪案件适用刑事和解正当性分析 | 第25-29页 |
第一节 对被害人利益保护的重新审视 | 第25-26页 |
第二节 有利于矫正犯罪、实现犯罪人的再社会化 | 第26-27页 |
第三节 有助于修复社会关系,促进社会和谐 | 第27页 |
第四节 符合多元化的纠纷解决趋势 | 第27-29页 |
第四章 重罪案件适用刑事和解可行性分析 | 第29-33页 |
第一节 人身危险性降低是适用刑事和解的根本依据 | 第29页 |
第二节 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提供了政策依据 | 第29-30页 |
第三节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提供了立法借鉴 | 第30-31页 |
第四节 传统的和合文化提供了思想基础 | 第31页 |
第五节 轻微刑事案件适用刑事和解的成功做法奠定了实践基础 | 第31-32页 |
第六节 国外的成功做法提供了有益借鉴 | 第32-33页 |
第五章 重罪案件刑事和解制度构建 | 第33-43页 |
第一节 重罪案件刑事和解的适用范围 | 第33-36页 |
一、关于“重罪”的界定 | 第33-35页 |
二、重罪案件刑事和解的适用范围 | 第35-36页 |
第二节 重罪案件刑事和解的程序设计 | 第36-41页 |
一、重罪案件刑事和解适用条件 | 第36-37页 |
二、重罪案件刑事和解制度具体构想 | 第37-41页 |
第三节 重罪案件刑事和解的规范与完善 | 第41-43页 |
一、规范刑事和解的操作程序 | 第41页 |
二、完善和建立相关配套措施 | 第41-43页 |
结语 | 第43-44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4-47页 |
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| 第47-48页 |
后记 | 第48-49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