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5-6页 |
abstract | 第6-7页 |
第1章 绪论 | 第11-24页 |
1.1 课题背景 | 第11-12页 |
1.2 农药废水处理现状以及进展 | 第12-20页 |
1.2.1 农药废水的来源、特点以及危害 | 第12-13页 |
1.2.2 农药废水处理技术研究现状 | 第13-18页 |
1.2.3 农药生产废水处理存在的不足 | 第18-19页 |
1.2.4 研究方法的选择 | 第19-20页 |
1.3 多维电极法的研究现状 | 第20-22页 |
1.3.1 多维电极法 | 第20-21页 |
1.3.2 多维电极法处理废水的研究 | 第21-22页 |
1.4 研究目的意义、内容和技术路线 | 第22-24页 |
1.4.1 研究目的和意义 | 第22页 |
1.4.2 研究内容 | 第22-23页 |
1.4.3 技术路线 | 第23-24页 |
第2章 实验设计与方法 | 第24-29页 |
2.1 原水来源及水质指标 | 第24页 |
2.2 实验试剂及设备 | 第24-26页 |
2.2.1 实验试剂 | 第24页 |
2.2.2 实验药品预处理 | 第24-25页 |
2.2.3 实验设备 | 第25-26页 |
2.3 实验方法与步骤 | 第26-27页 |
2.3.1 二维电极处理农药生产废水 | 第26页 |
2.3.2 活性炭多维电极法处理农药生产废水 | 第26-27页 |
2.4 数据检测方法 | 第27-29页 |
2.4.1 实验数据测定方法 | 第27-28页 |
2.4.2 实验数据分析 | 第28-29页 |
第3章 二维电极处理农药废水实验研究 | 第29-41页 |
3.1 引言 | 第29页 |
3.2 电极板材料、pH对实验效果的影响因素分析 | 第29-31页 |
3.2.1 电极板材料对实验效果的影响 | 第29-30页 |
3.2.2 原水初设pH对实验效果的影响 | 第30-31页 |
3.3 正交实验的结果与分析 | 第31-33页 |
3.3.1 正交实验设计 | 第31-32页 |
3.3.2 正交实验结果分析 | 第32-33页 |
3.4 单因素实验与结果分析 | 第33-40页 |
3.4.1 电解时间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| 第33-35页 |
3.4.2 板间距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| 第35-37页 |
3.4.3 电解电流对处理农药生产废水中污染物的影响 | 第37-40页 |
3.5 本章小结 | 第40-41页 |
第4章 多维电极法处理农药生产废水实验研究 | 第41-55页 |
4.1 引言 | 第41页 |
4.2 电极板材料、pH对实验效果的影响因素分析 | 第41-43页 |
4.2.1 电极板材料对实验效果的影响 | 第41-42页 |
4.2.2 原水初设pH对实验效果的影响 | 第42-43页 |
4.3 正交实验结果与分析 | 第43-45页 |
4.3.1 正交实验设计 | 第43-44页 |
4.3.2 正交实验结果分析 | 第44-45页 |
4.4 单因素实验与结果分析 | 第45-53页 |
4.4.1 电解时间对农药生产废水中污染物去除的影响 | 第45-47页 |
4.4.2 电极板间距对农药生产废水中污染物去除的影响 | 第47-49页 |
4.4.3 电解电流对去除农药生产废水中污染物的影响 | 第49-51页 |
4.4.4 活性炭用量对去除农药废水中污染物的影响 | 第51-53页 |
4.5 本章小结 | 第53-55页 |
第5章 多维电极法处理农药废水的效果分析 | 第55-61页 |
5.1 多维电极法处理效果与二维电极比较分析 | 第55-56页 |
5.1.1 实验方法 | 第55页 |
5.1.2 实验结果 | 第55-56页 |
5.2 多维电极对污染物去除过程分析 | 第56-58页 |
5.2.1 实验方法 | 第56-57页 |
5.2.2 实验结果 | 第57页 |
5.2.3 实验结果分析 | 第57-58页 |
5.3 多维电极反应动力学分析 | 第58-60页 |
5.4 本章小结 | 第60-61页 |
结论和展望 | 第61-64页 |
结论 | 第61-62页 |
展望 | 第62-64页 |
致谢 | 第64-65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5-70页 |
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| 第70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