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摘要 | 第4-5页 |
| Abstract | 第5-6页 |
| 1 绪论 | 第10-18页 |
| 1.1 高速切削加工技术概念 | 第10-12页 |
| 1.2 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 | 第12-15页 |
| 1.2.1 国内相关研究成果 | 第12-13页 |
| 1.2.2 国外相关研究成果 | 第13-15页 |
| 1.2.3 研究成果中存在的不足 | 第15页 |
| 1.3 项目来源及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| 第15-16页 |
| 1.3.1 项目来源 | 第15页 |
| 1.3.2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| 第15-16页 |
| 1.4 论文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| 第16-17页 |
| 1.5 论文研究的创新点 | 第17页 |
| 1.6 本章小结 | 第17-18页 |
| 2 工具系统结构组成及基础理论分析 | 第18-36页 |
| 2.1 工具系统的功能要求 | 第18-19页 |
| 2.2 工具系统的结构组成 | 第19-21页 |
| 2.2.1 工具系统轴向截面形状 | 第19-20页 |
| 2.2.2 工具系统径向截面结构 | 第20-21页 |
| 2.3 HSK与BT工具系统结构与工作原理 | 第21-25页 |
| 2.3.1 HSK工具系统 | 第21-23页 |
| 2.3.2 BT工具系统 | 第23-25页 |
| 2.4 HSK与BT工具系统基础理论分析 | 第25-35页 |
| 2.4.1 夹紧受力的理论分析 | 第25-30页 |
| 2.4.2 极限转速的理论分析 | 第30-35页 |
| 2.5 本章小结 | 第35-36页 |
| 3 HSK与BT工具系统静态性能比较分析 | 第36-46页 |
| 3.1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| 第36-38页 |
| 3.2 配合面静态接触压力分析 | 第38-41页 |
| 3.3 过盈量对静态配合接触的影响 | 第41-43页 |
| 3.4 径向连接刚度 | 第43-45页 |
| 3.5 本章小结 | 第45-46页 |
| 4 HSK与BT工具系统动态性能比较分析 | 第46-68页 |
| 4.1 配合面动态接触压力分析 | 第46-48页 |
| 4.2 过盈量对动态配合接触的影响 | 第48-50页 |
| 4.3 定位精度分析 | 第50-55页 |
| 4.3.1 径向膨胀变形分析 | 第50-53页 |
| 4.3.2 轴向位移分析 | 第53-55页 |
| 4.4 动态连接刚度 | 第55-57页 |
| 4.5 动平衡性能分析 | 第57-63页 |
| 4.5.1 动平衡基本概念及理论分析 | 第57-61页 |
| 4.5.2 不平衡量对连接系统的影响 | 第61-63页 |
| 4.6 动力学模态分析 | 第63-67页 |
| 4.6.1 模态分析的基本概念 | 第63-65页 |
| 4.6.2 工具系统的模态分析 | 第65-67页 |
| 4.7 本章小结 | 第67-68页 |
| 5 HSK工具系统结构优化 | 第68-84页 |
| 5.1 HSK工具系统不足之处及优化改进方案的提出 | 第68-69页 |
| 5.1.1 HSK工具系统不足之处分析 | 第68页 |
| 5.1.2 优化改进思路的提出 | 第68-69页 |
| 5.2 新型工具系统结构组成及基础理论分析 | 第69-73页 |
| 5.2.1 结构组成的确定 | 第69-70页 |
| 5.2.2 基础理论分析 | 第70-73页 |
| 5.3 高速性能分析 | 第73-80页 |
| 5.3.1 配合面接触压力分析 | 第73-74页 |
| 5.3.2 过盈量对动态配合接触的影响 | 第74-75页 |
| 5.3.3 径向膨胀变形分析 | 第75-76页 |
| 5.3.4 动态径向连接刚度分析 | 第76-77页 |
| 5.3.5 动态轴向定位精度分析 | 第77-79页 |
| 5.3.6 动平衡性能分析 | 第79-80页 |
| 5.4 屈曲响应分析 | 第80-82页 |
| 5.5 新型工具系统配合部关键尺寸 | 第82-83页 |
| 5.6 本章小结 | 第83-84页 |
| 6 总结与展望 | 第84-86页 |
| 6.1 总结 | 第84页 |
| 6.2 论文研究的不足 | 第84-85页 |
| 6.3 展望 | 第85-86页 |
| 致谢 | 第86-88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88-92页 |
| 个人简历、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取得的研究成果 | 第92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