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政治、法律论文--中国政治论文--中国革命和建设问题论文--革命统一战线论文

新时期新社会阶层统战理论及政策研究

中文摘要第9-10页
ABSTRACT第10-11页
第1章 导论第12-18页
    1.1 选题意义第12页
    1.2 文献综述第12-16页
        1.2.1 国内研究现状第12-15页
        1.2.2 国外研究现状第15-16页
    1.3 研究思路与方法第16-17页
        1.3.1 研究思路第16页
        1.3.2 研究方法第16-17页
    1.4 论文创新与不足第17-18页
        1.4.1 论文创新第17页
        1.4.2 论文不足第17-18页
第2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第18-20页
    2.1 阶级阶层第18页
    2.2 阶级分层理论第18-19页
    2.3 新社会阶层第19页
    2.4 统一战线第19-20页
第3章 新社会阶层与统一战线第20-27页
    3.1 新社会阶层形成的背景第20-21页
        3.1.1 原有社会结构发生变化第20-21页
        3.1.2 新的社会群体不断涌现第21页
    3.2 新社会阶层形成的原因第21-22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制度基础—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发展第21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政策基础—党对阶级阶层认识的深化与完善第21页
        3.2.3 利益基础——生产关系的调整与分配制度的改革第21-22页
    3.3 新社会阶层的发展及其特点第22-24页
        3.3.1 统战角度下新社会阶层的发展与壮大第22页
        3.3.2 新社会阶层的特点第22-24页
    3.4 新时期统战工作中新社会阶层的地位第24-27页
        3.4.1 新社会阶层对新时期统战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第24-25页
        3.4.2 新社会阶层在新时期统战工作新的着力点第25-27页
第4章 新时期新的社会阶层统一战线理论和政策的演变第27-37页
    4.1 新社会阶层统战理论政策的萌芽(1978年至1992年)第27-30页
        4.1.1 服务经济建设,组成广泛联盟第27-28页
        4.1.2 明确阶级属性,扩大阶级基础第28页
        4.1.3 积极调整政策,扩展统战对象第28页
        4.1.4 经济政策调整,发展限制减少第28-29页
        4.1.5 参政意识增强,政治地位提高第29-30页
    4.2 新社会阶层统战理论政策的发展(1992年至2002年)第30-32页
        4.2.1 “三个代表”重要思想提高了统一战线理论高度第30页
        4.2.2 个体经济、私营经济、外资经济都是公有制经济的补充第30-31页
        4.2.3 非公有制经济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第31页
        4.2.4 新社会阶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贡献者第31页
        4.2.5 肯定社会地位,调整参政政策第31-32页
    4.3 新社会阶层统战理论政策的完善(2002年至2012年)第32-34页
        4.3.1 科学发展观助推统一战线的科学发展第32-33页
        4.3.2 认识劳动价值,保护合法收入第33页
        4.3.3 加大政策支持,促进健康发展第33-34页
    4.4 新社会阶层统战理论政策的创新(2012年至今)第34-37页
        4.4.1 确立统一战线重要法宝地位第34页
        4.4.2 坚持党对统一战线的领导,形成大统战的工作格局第34-35页
        4.4.3 坚持鲜明主题,把握根本任务第35页
        4.4.4 阐明新社会阶层地位作用,逐步强化新社会阶层统战工作第35页
        4.4.5 完善统一战线领域法律体系,大力将新社会阶层统战工作落到实处第35-37页
第5章 新时期新的社会阶层统战理论政策发展经验第37-41页
    5.1 加强党对新的社会阶层的领导权第37页
    5.2 完善新的社会阶层统战工作的有效机制第37-38页
    5.3 构建新的社会阶层统战工作的大统战格局第38-39页
    5.4 提高新社会阶层的政治参与水平第39页
    5.5 为发展新社会阶层创造良好政策环境第39-41页
结语第41-42页
参考文献第42-45页
致谢第45-46页
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第46页

论文共46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金砖国家崛起与国际体系转型
下一篇:以色列儿童福利制度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