六世纪中后期关陇集团形成演变探微
中文摘要 | 第8-10页 |
ABSTRACT | 第10-11页 |
绪论 | 第12-20页 |
一、选题缘由与意义 | 第12-13页 |
二、相关问题研究现状 | 第13-18页 |
三、主要创新点 | 第18-20页 |
第一章 武川军人集团的形成 | 第20-38页 |
第一节 武川军人的文化特质 | 第20-25页 |
一、强烈的功利精神 | 第20-22页 |
二、低下的文化水平 | 第22-24页 |
三、平等的人际关系 | 第24-25页 |
第二节 早期武川军人集团的形成 | 第25-30页 |
一、处境艰难的贺拔岳 | 第25-27页 |
二、贺拔岳集团的形成 | 第27-30页 |
第三节 “先天不足”的宇文泰政权 | 第30-38页 |
一、贺拔岳死后武川军人的分裂 | 第30-32页 |
二、内部妥协下宇文泰地位的确立 | 第32-35页 |
三、宇文泰的政治困境 | 第35-38页 |
第二章 关陇地区政治联盟的建立 | 第38-57页 |
第一节 渴望发展的关陇士人 | 第38-43页 |
一、关陇士人的处境与政治意愿 | 第38-41页 |
二、合作背后的暗流涌动 | 第41-43页 |
第二节 关陇政权的幕后斗争 | 第43-48页 |
一、孝武帝之死背后的博弈 | 第43-46页 |
二、关陇政权内部斗争的延续 | 第46-48页 |
第三节 “后天畸形”的关陇政治联盟 | 第48-57页 |
一、早期关陇政治联盟中的“文武分途” | 第49-54页 |
二、以集中军权为核心的柱国将军体系 | 第54-57页 |
第三章 联盟内部力量对比的失衡 | 第57-72页 |
第一节 宇文泰政策的延续 | 第57-61页 |
一、建立北周,稳定宇文氏的地位 | 第57-59页 |
二、打击武川勋贵,巩固宇文氏的地位 | 第59-61页 |
第二节 “左右不逢源”的宇文护 | 第61-65页 |
一、不愿合作的关陇士人 | 第61-64页 |
二、宗室内乱的萌芽 | 第64-65页 |
第三节 实力渐强的关陇士人 | 第65-72页 |
一、韬光养晦的周武帝 | 第66-69页 |
二、关陇士人实力的壮大 | 第69-72页 |
第四章 士族化关陇集团的建立 | 第72-96页 |
第一节 武川军人的关陇士人化 | 第72-75页 |
一、退出历史舞台的初代武川军人 | 第72-73页 |
二、关陇士人化的新生代武川军人 | 第73-75页 |
第二节 北周末年关陇政权局势演变 | 第75-84页 |
一、渐行渐远的北周皇室与关陇士人 | 第75-77页 |
三、杨坚身份的“二重性” | 第77-80页 |
三、周宣帝的暴政 | 第80-84页 |
第三节 隋朝建立与关陇士人支配下的隋初政局 | 第84-96页 |
一、关陇士人主导下的宫廷政变 | 第84-92页 |
二、皇权与士族门阀斗争的延续 | 第92-96页 |
结论 | 第96-98页 |
参考文献 | 第98-103页 |
致谢 | 第103-104页 |
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| 第104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