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工业技术论文--无线电电子学、电信技术论文--无线通信论文--移动通信论文

小数据包上行非正交多址的接收方法研究

摘要第5-7页
ABSTRACT第7-8页
缩略词第13-15页
第1章 绪论第15-25页
    1.1 研究背景第15-18页
        1.1.1 小数据包传输的特点第15-17页
        1.1.2 上行正交多址技术面临的挑战第17-18页
    1.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8-23页
        1.2.1 上行非正交多址技术第18-21页
        1.2.2 上行免信令多址的接收方法第21-23页
    1.3 论文研究内容与结构第23-25页
        1.3.1 主要研究内容第23页
        1.3.2 论文结构第23-25页
第2章 小数据包非正交多址传输机制第25-33页
    2.1 上行小数据包多址接入模型第25-27页
    2.2 稀疏信号恢复第27-31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块稀疏恢复基本问题第27-28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 稀疏恢复算法第28-30页
        2.2.3 小数据包信号恢复第30-31页
    2.3 小结第31-33页
第3章 接收端活跃用户数估计第33-45页
    3.1 块稀疏恢复的迭代终止研究第33-36页
        3.1.1 迭代算法分析第33-34页
        3.1.2 残差能量研究第34-35页
        3.1.3 终止门限设置第35-36页
    3.2 小数据包解调中活跃用户数估计第36-39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小数据包解调分析第36-37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迭代终止用于估计活跃用户数第37-39页
    3.3 仿真与对比第39-43页
        3.3.1 相关工作第39-40页
        3.3.2 仿真结果第40-43页
    3.4 小结第43-45页
第4章 接收端解调方法研究第45-67页
    4.1 用户解调过程的研究第45-55页
        4.1.1 用户检测次序研究第46-48页
        4.1.2 检测用户数量研究第48-51页
        4.1.3 用户解码组选择第51-55页
    4.2 基于串行组解码的块稀疏恢复算法第55-58页
    4.3 性能分析第58-61页
        4.3.1 准确性分析第58-60页
        4.3.2 复杂度分析第60-61页
    4.4 仿真结果第61-66页
    4.5 小结第66-67页
第5章 总结与展望第67-69页
    5.1 本文研究总结第67-68页
    5.2 未来工作展望第68-69页
参考文献第69-73页
致谢第73-75页
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取得的其他研究成果第75页

论文共75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单频信号频率估计算法的研究和硬件系统实现
下一篇:具有多相位中心的自适应天线单元及阵列设计