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5-6页 |
Abstract | 第6页 |
导论 | 第9-18页 |
一、问题的提出 | 第9-10页 |
二、文献梳理 | 第10-12页 |
三、概念、方法与结构 | 第12-14页 |
(一) 主要概念 | 第12-14页 |
(二) 研究方法 | 第14页 |
(三) 基本结构 | 第14页 |
四、研究的村庄 | 第14-18页 |
第一章 忙里偷闲喝茶:治理变迁下的农民生活 | 第18-30页 |
一、老爸茶店的兴起 | 第18-23页 |
(一) 国营茶店:多聊家长里短,少议大队干部 | 第18-20页 |
(二) 私人茶店:可谈天说地,也可指名道姓地骂 | 第20-21页 |
(三) 茶店增多了:既可以休闲与谈生意,也可以“办公”与议公事 | 第21-23页 |
二、集体出工:秦爷爷偷着喝茶 | 第23-26页 |
三、承包到户:趁早干完农活再去喝茶 | 第26-28页 |
小结——治理变迁:喝茶逐渐成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| 第28-30页 |
第二章 例行公事喝茶:一种乡村日常治理方式 | 第30-39页 |
一、文明生态村筹建小组在百花茶店议事 | 第30-32页 |
二、喝六次茶:秦大叔同意拆除规划路上的厨房 | 第32-34页 |
三、茶店“坐班”:筹建小组解决厕所挡路的问题 | 第34-36页 |
四、筹拆迁安置款:妇女主任请镇长喝茶 | 第36-37页 |
小结——上行沟通与下行沟通:日常治理的生活化 | 第37-39页 |
第三章 “不期而遇”喝茶:与治理重点户沟通协调 | 第39-46页 |
一、李伯伯对村委会不满:民政取消其低保资格 | 第39-40页 |
二、吴书记在茶店“巧遇”李伯伯 | 第40-41页 |
三、茶水泼上吴书记身,李伯伯不小心扭伤脚 | 第41-43页 |
四、李伯伯不再争论:无奈的吴书记帮其申请低保户未获批 | 第43-44页 |
小结——“强政府-弱村庄-强农民”:村庄沟通协调的生活化 | 第44-46页 |
第四章 怀揣目的喝茶:维持村庄治理秩序 | 第46-55页 |
一、亲兄弟打架争宅基地,村长到现场取证 | 第46-49页 |
二、村长请喝茶:向其家族其他成员了解情况 | 第49-51页 |
三、村长主动约两兄弟一起喝茶 | 第51-52页 |
四、“按喝茶时的商量办”:现场划线解决争端 | 第52-53页 |
小结——治理秩序:维护手段的生活化 | 第53-55页 |
结语与讨论 | 第55-58页 |
一、喝“老爸茶”使乡村协商治理方式生活化 | 第55-57页 |
二、新形势下乡村治理方式的进路探讨 | 第57-58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8-61页 |
致谢 | 第61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