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文摘要 | 第1-5页 |
Abstract | 第5-6页 |
引言 | 第6-8页 |
第一章 电视真人秀节目概述 | 第8-14页 |
第一节 何为真人秀 | 第8-9页 |
第二节 国内外真人秀节目的历史 | 第9-10页 |
第三节 真人秀节目的通常类型 | 第10-14页 |
第二章 调解类真人秀谈话节目——《新老娘舅》的产生 | 第14-19页 |
第一节 《新老娘舅》的创办背景和过程 | 第14-15页 |
第二节 《新老娘舅》出现的社会文化土壤 | 第15-19页 |
第三章 调解类真人秀节目的受众心理分析 | 第19-22页 |
一、好奇心理 | 第19-20页 |
二、补偿失衡 | 第20页 |
三、移情作用 | 第20页 |
四、情感宣泄 | 第20-22页 |
第四章 调解类真人秀谈话节目的节目主体和当事人 | 第22-27页 |
第一节 节目主体:当事人的事件回顾和叙述 | 第22-23页 |
第二节 当事人来源及可持续性 | 第23-25页 |
第三节 当事人参与节目的心理动机 | 第25-27页 |
第五章 《新老娘舅》的节目录制流程 | 第27-37页 |
第一节 前期准备 | 第27-32页 |
第二节 现场录制 | 第32-34页 |
第三节 后期回访 | 第34-35页 |
第四节 后期剪辑 | 第35-37页 |
第六章 特殊的电视角色——老娘舅和主持人 | 第37-43页 |
第一节 民生调解的"老娘舅"们 | 第37-38页 |
第二节 "柏万青现象"的解析 | 第38-41页 |
第三节 从主持人到主持群 | 第41-43页 |
第七章 真实,真人秀谈话节目的生命力 | 第43-46页 |
第一节 真人秀谈话节目的"真假"现状 | 第43-44页 |
第二节 如何判断真人秀谈话节目的"真假"? | 第44-46页 |
第八章 调解类真人秀谈话节目的社会意义 | 第46-49页 |
一、直面最根本的社会问题 | 第46页 |
二、示范及教化作用 | 第46-47页 |
三、对低收入群体的间接法律援助 | 第47页 |
四、直面人性最真实的一面,触发人们的深度反思 | 第47-49页 |
后记 | 第49-50页 |
注释 | 第50-51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1-52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