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环境科学、安全科学论文--环境污染及其防治论文--水体污染及其防治论文

水源二级保护区水质响应时间过程研究

摘要第6-7页
Abstract第7-8页
第1章 绪论第12-21页
    1.1 论文研究的背景和意义第12-16页
        1.1.1 饮用水源地的安全性第12-13页
        1.1.2 饮用水源地安全事故分析第13-14页
        1.1.3 饮用水源安全风险控制措施第14-15页
        1.1.4 本课题研究意义第15-16页
    1.2 国内外研究进展第16-19页
        1.2.1 国内水源安全防护控制研究进展第16-18页
        1.2.2 国外水源安全防护控制研究进展第18-19页
    1.3 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第19-21页
        1.3.1 研究方法第19页
        1.3.2 研究内容第19-20页
        1.3.3 技术路线第20-21页
第2章 饮用水源水质安全控制系统第21-26页
    2.1 水源保护区体系第21-23页
        2.1.1 保护区第21页
        2.1.2 水系结构影响因素第21-22页
        2.1.3 保护区防护功能第22-23页
    2.2 水质安全风险源识别及控制方法第23-24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一级保护区风险控制第23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 二级保护区风险控制第23-24页
        2.2.3 准保护区风险控制第24页
    2.3 污染风险输运过程第24-26页
        2.3.1 陆域降雨汇流输运过程第24-25页
        2.3.2 河道径流输运过程第25-26页
第3章 二级水源保护区水质评价及水动力特征第26-33页
    3.1 基本概况第26-27页
    3.2 二级水源保护区水质状态分析第27-29页
    3.3 河道水动力特征第29-32页
    3.4 陆域汇流水动力特征第32-33页
第4章 二级陆域保护区风险输运过程分析第33-64页
    4.1 二级陆域保护区降雨汇流第33-39页
        4.1.1 分水线及汇水区域第33-35页
        4.1.2 二级陆域保护区降雨汇流概化模型第35-37页
        4.1.3 二级陆域保护区水环境系统结构第37-39页
    4.2 二级陆域保护区降雨汇流过程模拟计算第39-48页
        4.2.1 降雨汇流流量公式第40-41页
        4.2.2 计算参数选取第41-46页
        4.2.3 降雨汇流时间计算流程框图第46-48页
    4.3 二级陆域保护区降雨汇流计算成果汇总表第48-62页
        4.3.1 陆域降雨汇流计算时间、流量汇总表第48-55页
        4.3.2 陆域汇流水力计算其他特征值汇总第55-56页
        4.3.3 陆域降雨输运路径累积时间、流量第56-62页
    4.4 等时线的绘制第62-64页
第5章 河道污染物输运过程分析第64-79页
    5.1 河道污染物径流过程第64-66页
        5.1.1 河道中污染物的紊动扩散过程第64-65页
        5.1.2 影响河道污染物扩散的因素第65-66页
    5.2 河道概化模型第66页
    5.3 河道计算模型第66-70页
        5.3.1 污染物输运方程第67-68页
        5.3.2 二维输运方程的离散第68-70页
    5.4 紊动离散系数的估值第70-72页
        5.4.1 横向离散系数E_y的估值第71页
        5.4.2 纵向离散系数E_x的估算第71-72页
    5.5 边界条件及参数的选择第72-73页
    5.6 模拟计算成果第73-77页
    5.7 陆域和河道输运响应时间分析第77-79页
结论第79-81页
致谢第81-82页
参考文献第82-86页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第86页

论文共86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成都市污水处理系统集中和相对集中式的对比研究
下一篇:七格污水处理厂设备管理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