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工业技术论文--电工技术论文--独立电源技术(直接发电)论文--蓄电池论文

金属有机框架及其衍生磷酸盐在锂离子电池中的应用

摘要第5-6页
abstract第6-7页
第一章 绪论第11-16页
    1.1 研究背景第11-12页
    1.2 锂离子电池简介第12-14页
        1.2.1 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第13页
        1.2.2 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第13-14页
    1.3 金属有机框架材料第14页
    1.4 本文研究内容第14-16页
第二章 试验方法与原理第16-21页
    2.1 实验仪器与试剂第16-17页
    2.2 材料结构表征第17-19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粉末X射线衍射(PXRD)第17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 热重分析(TGA)第17页
        2.2.3 傅立叶变换(FT-IR)第17-18页
        2.2.4 场发射扫描电镜(FESEM)和能量色散X射线光谱(EDS)第18页
        2.2.5 透射电镜(TEM)第18页
        2.2.6 氮气吸附与脱附第18页
        2.2.7 固体核磁共振波谱(SS-NMR)第18页
        2.2.8 软X射线吸收光谱(sXAS)第18-19页
        2.2.9 X带电子顺磁共振连续波谱(EPR)第19页
    2.3 材料的电化学性能表征第19-21页
        2.3.1 恒流充电-放电测试第19页
        2.3.2 循环伏安法测试(CV)第19页
        2.3.3 电化学阻抗测试(EIS)第19-21页
第三章 Co_2(DOBDC)MOF材料的电化学性能研究第21-36页
    3.1 引言第21-22页
    3.2 实验部分第22-23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Co_2(DOBDC)MOF材料的制备第22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Co_2(DOBDC)MOF材料的电化学表征第22-23页
    3.3 结果与讨论第23-35页
        3.3.1 Co_2(DOBDC)MOF材料的结构表征第23-26页
        3.3.2 Co_2(DOBDC)MOF材料的电化学表征第26-29页
        3.3.3 Co_2(DOBDC)MOF材料的充放电机制研究第29-35页
    3.4 小结第35-36页
第四章 MOF制备的碳包覆LVP材料及其电化学性能研究第36-54页
    4.1 引言第36-37页
    4.2 实验部分第37-38页
        4.2.1 MIL-101(V)MOF前驱体材料的制备第37页
        4.2.2 LVP@M-101材料的制备第37-38页
        4.2.3 LVP@M-101材料的电化学表征第38页
    4.3 结果与讨论第38-53页
        4.3.1 MIL-101(V)MOF材料的结构表征第38-41页
        4.3.2 LVP@M-101材料的结构表征第41-46页
        4.3.3 LVP@M-101材料的电化学表征第46-49页
        4.3.4 LVP@M-101材料的充放电机制研究第49-53页
    4.4 本章小结第53-54页
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第54-56页
    5.1 总结第54-55页
    5.2 展望第55-56页
参考文献第56-68页
学位攻读期间发表论文成果第68-69页
后记第69页

论文共69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基于宏孔导电网络的钼酸钴纳米棒/石墨烯复合材料的超级电容与析氢性能研究
下一篇:螺杆泵用内置式永磁同步电机设计的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