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摘要 | 第4-6页 |
| Abstract | 第6-8页 |
| 引言 | 第9-10页 |
| 一、民族文化 | 第10-13页 |
| (一) 民族文化定义 | 第10-11页 |
| (二) 民族文化中的亚文化 | 第11-12页 |
| (三) 现代社会主流的民族文化 | 第12-13页 |
| 二、滇西地区黑社会性质犯罪的亚文化状况 | 第13-17页 |
| (一) 家族势力为主导的帮会文化 | 第13-14页 |
| (二) 外来传入的暴力恶俗文化 | 第14-15页 |
| (三) 宗教下的非正确引导文化 | 第15-17页 |
| 三、滇西黑社会性质犯罪的亚文化与民族文化的冲突 | 第17-21页 |
| (一) 回族彝族参与黑社会性质犯罪的文化水平对比 | 第17-19页 |
| (二) 回族彝族文化对黑社会性质犯罪亚文化的排斥 | 第19-20页 |
| (三) 黑社会性质犯罪少数民族参与少的原因分析 | 第20-21页 |
| 四、少数民族文化对涉黑犯罪的润化作用 | 第21-31页 |
| (一) 回族文化对黑社会性质犯罪亚文化的预防作用 | 第21-24页 |
| (二) 彝族“虎日”模式对黑社会性质犯罪亚文化的预防作用 | 第24-28页 |
| (三) 民族文化人格塑造对黑社会性质犯罪亚文化的控制作用 | 第28-29页 |
| (四) 民族文化对黑社会性质犯罪亚文化的净化作用 | 第29-31页 |
| 五、加强民族文化保护预防黑社会性质犯罪亚文化 | 第31-35页 |
| (一) 传承优秀的民族文化 | 第31-33页 |
| (二) 发展合适合宜的民族文化 | 第33页 |
| (三) 强化民族地区教育预防黑社会性质犯罪 | 第33-35页 |
| 结论 | 第35-36页 |
| 致谢 | 第36-37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37-39页 |
|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| 第39-40页 |
| 附件 | 第40-42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