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天文学、地球科学论文--矿床学论文--矿床分类论文--有色金属论文--铜论文

中条地区胡家峪铜矿床地质特征及成矿动力学背景

摘要第4-6页
Abstract第6-7页
第1章 前言第11-18页
    1.1 论文选题研究第11页
    1.2 位置及自然地理概况第11-13页
    1.3 勘查工作程度及研究现状第13-16页
        1.3.1 以往区域地质调查工作第13-15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3.1.1 桐木沟铜矿区勘查工作现状第13-14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3.1.2 南和沟铜矿区勘查工作现状第14-15页
        1.3.2 以往科研工作第15页
        1.3.3 存在的问题第15-16页
    1.4 工作量及主要成果第16-18页
        1.4.1 实物工作量第16页
        1.4.2 主要成果第16-18页
第2章 区域地质背景第18-25页
    2.1 区域地层第18-21页
        2.1.1 太古界第18-19页
        2.1.2 古元古界第19-21页
        2.1.3 中元古界第21页
    2.2 区域岩浆岩第21-23页
    2.3 区域构造第23页
    2.4 区域矿产分布第23-25页
第3章 矿区及矿床地质特征第25-37页
    3.1 矿区地质第25-29页
        3.1.1 矿区地层第25-26页
        3.1.2 矿区构造第26-28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3.1.2.1 褶皱构造第26-27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3.1.2.2 断裂构造第27-28页
        3.1.3 矿区岩浆岩第28-29页
    3.2 矿床地质特征第29-35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桐木沟铜矿床第29-32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3.2.1.1 矿体特征第29-30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3.2.1.2 矿石特征第30-32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南和沟铜矿床第32-35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3.2.2.1 矿体特征第33-34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3.2.2.2 矿石特征第34-35页
    3.3 成矿元素含量及特征第35-37页
第4章 矿床地球化学特征第37-42页
    4.1 主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第37-40页
    4.2 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第40-41页
    4.3 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第41-42页
第5章 矿床成因及成矿模式第42-52页
    5.1 成矿物质来源第42-44页
    5.2 矿床成因第44-47页
        5.2.1 与典型热水喷流沉积矿床地质特征对比第44-45页
        5.2.2 与典型热水喷流沉积矿床地球化学特征对比第45-47页
    5.3 成矿动力学背景及成矿模式第47-52页
        5.3.1 中条裂谷的构造特征第47-48页
        5.3.2 中条裂谷的形成与演化第48-49页
        5.3.3 “胡-篦型”铜矿床成矿动力学背景第49-50页
        5.3.4 胡家峪铜矿床成矿模式第50-52页
第6章 结论第52-53页
参考文献第53-56页
致谢第56-57页
导师及作者简介第57页

论文共57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铍键与分子间弱相互作用协同性的理论研究
下一篇:基于改进L-DVV方法的TFPF消减地震勘探随机噪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