论自愿性环境协议在我国的适用
| 摘要 | 第4-6页 |
| Abstract | 第6-7页 |
| 引言 | 第8-9页 |
| 一、自愿性环境协议适用的概述 | 第9-17页 |
| (一) 自愿性环境协议适用的概念 | 第9-10页 |
| (二) 自愿性环境协议适用的步骤 | 第10-11页 |
| (三) 自愿性环境协议适用的依据 | 第11-14页 |
| (四) 自愿性环境协议适用的优缺点 | 第14-17页 |
| 二、国外自愿性环境协议的适用 | 第17-22页 |
| (一) 适用的背景 | 第17页 |
| (二) 适用的主体 | 第17-18页 |
| (三) 适用的范围 | 第18-19页 |
| (四) 适用的协议类型 | 第19-20页 |
| (五) 适用中的监督 | 第20页 |
| (六) 国外自愿性环境协议适用对我国的启示 | 第20-22页 |
| 三、自愿性环境协议在我国的适用 | 第22-27页 |
| (一) 自愿性协议在我国的适用现状 | 第22-24页 |
| (二) 自愿性环境协议在我国适用存在的问题 | 第24-27页 |
| 四、自愿性环境协议在我国适用的完善 | 第27-34页 |
| (一) 转变政府管理理念 | 第27页 |
| (二) 提高社会和个人的环境保护意识 | 第27-28页 |
| (三) 制定相关法律制度 | 第28-33页 |
| (四) 加强科学技术支持 | 第33-34页 |
| 结语 | 第34-35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35-37页 |
| 致谢 | 第37-38页 |
|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及参加课题情况 | 第38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