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摘要 | 第7-9页 |
| abstract | 第9-10页 |
| 第1章 绪论 | 第13-25页 |
| 1.1 研究背景 | 第13-14页 |
| 1.2 锂离子电池概况 | 第14-18页 |
| 1.2.1 锂离子电池的结构组成 | 第14-16页 |
| 1.2.2 锂离子电池的工作原理 | 第16-17页 |
| 1.2.3 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分类 | 第17-18页 |
| 1.3 报废锂离子电池回收利用过程理论和技术研究进展 | 第18-23页 |
| 1.3.1 报废锂离子电池的预处理研究 | 第18-21页 |
| 1.3.2 报废锂离子电池的回收利用理论与技术 | 第21-23页 |
| 1.4 问题的提出及本论文的研究工作 | 第23-25页 |
| 第2章 实验方法 | 第25-30页 |
| 2.1 实验原料、试剂及仪器设备 | 第25页 |
| 2.2 实验方法 | 第25-27页 |
| 2.2.1 实验原料LiNi_(1/3)Co_(1/3)Mn_(1/3)O_2的获取方法 | 第25-26页 |
| 2.2.2 LiNi_(1/3)Co_(1/3)Mn_(1/3)O_2的硫酸化焙烧-水浸出实验 | 第26-27页 |
| 2.3 主要仪器和研究方法介绍 | 第27-30页 |
| 2.3.1 箱式电阻炉 | 第27-28页 |
| 2.3.2 热分析(TG-DSC) | 第28页 |
| 2.3.3 X射线衍射分析(XRD) | 第28页 |
| 2.3.4 扫描电子显微分析(SEM) | 第28-29页 |
| 2.3.5 MDIJade6.0分析软件 | 第29页 |
| 2.3.6 热力学分析软件HSCChemical6. | 第29-30页 |
| 第3章 通过硫酸化焙烧-水浸出工艺回收废旧动力锂离子电池中的锂、镍、钴和锰 | 第30-44页 |
| 3.1 实验过程 | 第30页 |
| 3.2 NaHSO_4·H_2O、KHSO_4、Na_2S_2O_7、K_2S_2O_7分解反应的热力学分析 | 第30-33页 |
| 3.3 LiNi_(1/3)Co_(1/3)Mn_(1/3)O_2与不同反应物混合的TG-DSC分析 | 第33-36页 |
| 3.4 焙烧产物的XRD分析 | 第36-39页 |
| 3.5 焙烧产物的SEM-EDS分析 | 第39-41页 |
| 3.6 反应体系的热力学分析 | 第41-42页 |
| 3.7 焙烧产物回收率分析 | 第42页 |
| 3.8 本章小结 | 第42-44页 |
| 第4章 LiNi_(1/3)Co_(1/3)Mn_(1/3)O_2与NaHSO_4·H_2O体系不同混合比例对金属回收的影响 | 第44-55页 |
| 4.1 实验过程 | 第44页 |
| 4.2 混合物的TG-DSC分析 | 第44-47页 |
| 4.3 焙烧产物的XRD分析 | 第47-51页 |
| 4.4 焙烧产物的SEM-EDS分析 | 第51-53页 |
| 4.5 焙烧产物的回收率分析 | 第53-54页 |
| 4.6 本章小结 | 第54-55页 |
| 结论与展望 | 第55-57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57-64页 |
| 致谢 | 第64-65页 |
|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| 第65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