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1-13页 |
ABSTRACT | 第13-14页 |
第1章. 绪论 | 第15-29页 |
1.1. 研究背景 | 第15页 |
1.2. 波浪能利用装置分类 | 第15-24页 |
1.2.1. 振荡水柱式波浪能发电装置 | 第16-19页 |
1.2.2. 振荡浮子式波浪能发电装置 | 第19-23页 |
1.2.3 聚波蓄能式波浪能发电装置 | 第23-24页 |
1.3. 双击式水轮机的发展 | 第24-26页 |
1.3.1. 国外水轮机研究现状 | 第24-25页 |
1.3.2. 国内水轮机研究现状 | 第25-26页 |
1.4.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| 第26-27页 |
1.5. 课题研究内容 | 第27-29页 |
第2章. 数值水槽理论模型 | 第29-41页 |
2.1. 数值水槽模型研究 | 第29-32页 |
2.1.1. 边界元法造波模型 | 第29-31页 |
2.1.2. 有限体积法造波模型 | 第31-32页 |
2.2. 自由液面边界条件 | 第32-37页 |
2.2.1. 线性波理论 | 第32-36页 |
2.2.2. Stokes波理论 | 第36-37页 |
2.3. 自由液面监测方式 | 第37-39页 |
2.3.1. 高度函数法 | 第37-38页 |
2.3.2. 连续线段法 | 第38页 |
2.3.3. 标记颗粒法 | 第38-39页 |
2.3.4. VOF方法 | 第39页 |
本章小结 | 第39-41页 |
第3章. 数值水槽仿真模拟 | 第41-53页 |
3.1. 数值水槽的波浪模拟 | 第41-45页 |
3.1.1. 数值水槽建立和离散 | 第42-44页 |
3.1.2. 数值仿真求解器设置 | 第44-45页 |
3.2. 数值水槽数据处理 | 第45-48页 |
3.2.1. 波浪的监测 | 第45-47页 |
3.2.2. 水轮机位置的确定 | 第47-48页 |
3.3. 数值水槽的优化 | 第48-52页 |
3.3.1. 阻尼区波浪超高 | 第49-50页 |
3.3.2. 阻尼区消波优化 | 第50-52页 |
本章小结 | 第52-53页 |
第4章. 水轮机装置的优化设计 | 第53-75页 |
4.1. 双击式水轮机的特点 | 第53-54页 |
4.2. 水轮机转子模型的建立和离散 | 第54-59页 |
4.2.1. 渐开线式水轮机 | 第54-57页 |
4.2.2. 双圆弧式水轮机 | 第57-59页 |
4.3. 水轮机数值模拟 | 第59-63页 |
4.3.1. 水轮机运动模型选择 | 第59-61页 |
4.3.2. 水轮机数值仿真交界面设置 | 第61-63页 |
4.4. 水轮机数据分析 | 第63-73页 |
4.4.1. Savitzky-Golay滤波原理 | 第63-64页 |
4.4.2. Savitzky-Golay滤波应用 | 第64-66页 |
4.4.3. 水轮机冲击原理 | 第66-69页 |
4.4.4. 转子线型的对比优化 | 第69-71页 |
4.4.5. 装置淹没水深的研究 | 第71-73页 |
本章小结 | 第73-75页 |
第5章. 水平轴波浪能发电装置流固耦合分析 | 第75-87页 |
5.1. 流固耦合的基础 | 第75-78页 |
5.1.1. 流固耦合控制方程 | 第75-76页 |
5.1.2. 流固耦合方式的选择 | 第76-78页 |
5.2. 水轮机结构分析 | 第78-85页 |
5.2.1. 模型的建立和离散 | 第78-80页 |
5.2.2. 模型静力学结构分析 | 第80-85页 |
本章小结 | 第85-87页 |
第6章. 总结与展望 | 第87-89页 |
6.1. 结论 | 第87-88页 |
6.2. 展望 | 第88-89页 |
参考文献 | 第89-95页 |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| 第95-97页 |
致谢 | 第97-98页 |
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| 第98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