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5-6页 |
ABSTRACT | 第6-7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10-14页 |
1.1 选题背景及意义 | 第10-11页 |
1.2 国内外文献综述 | 第11-13页 |
1.2.1 国外文献综述 | 第11-12页 |
1.2.2 国内文献综述 | 第12-13页 |
1.3 研究的主要方法 | 第13-14页 |
第二章 个人实践自由的内在性 | 第14-19页 |
2.1 内在自由与外在自由的辩证关系 | 第14-16页 |
2.1.1 内在自由束缚于外在自由之中 | 第14-15页 |
2.1.2 内在自由在外在自由之中构建 | 第15-16页 |
2.2 存在意义的历史遗失 | 第16-17页 |
2.3 基于自身存在的意义构建 | 第17-19页 |
第三章 主体性是个人实践自由的中心 | 第19-24页 |
3.1 自发是提问的人得以存在的前提 | 第19-20页 |
3.2 自我意识是主体性的雏形 | 第20-22页 |
3.3 主体性是连接存在意义与实践领域的桥梁 | 第22-23页 |
3.4 小结: 个人实践自由的“定义”及理想状态 | 第23-24页 |
第四章 个人实践自由的实现障碍 | 第24-31页 |
4.1 非理性因素的障碍——以异化为视角 | 第24-27页 |
4.1.1 存在外在载体的异化——以电子产品依赖症为例 | 第25-26页 |
4.1.2 内在因素的异化——以“拖延症”为例 | 第26-27页 |
4.2 理性异化 | 第27-31页 |
第五章 现实领域中的个人实践自由 | 第31-38页 |
5.1 现实领域中的意义构建 | 第31-33页 |
5.2 现实领域中个人实践的两种指向 | 第33-38页 |
5.2.1 以行动本身为目的的实践 | 第33-35页 |
5.2.2 以结果为目的的实践 | 第35-38页 |
结语 | 第38-39页 |
参考文献 | 第39-43页 |
致谢 | 第43-44页 |
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| 第44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