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医药、卫生论文--内科学论文--心脏、血管(循环系)疾病论文--心脏疾病论文--心律失常论文

血流向量成像技术评估心房颤动患者左心血流能量损耗的研究

中文摘要第8-10页
ABSTRACT第10-11页
符号说明第12-14页
绪论第14-16页
第一章 VFM评估AF患者窦性心律下左心血流EL第16-31页
    1.1 资料与方法第16-20页
        1.1.1 研究对象和临床资料第16页
        1.1.2 导管射频消融术第16-17页
        1.1.3 经胸超声心动图检测和图像采集第17-18页
        1.1.4 VFM测量第18-19页
        1.1.5 可靠性检验第19页
        1.1.6 统计学分析第19-20页
    1.2 结果第20-23页
        1.2.1 基本资料第20页
        1.2.2 二维超声和多普勒超声参数比较第20页
        1.2.3 左心室EL参数比较第20-21页
        1.2.4 左心房EL参数比较第21页
        1.2.5 AF组左心室EL的相关性分析和回归分析第21-22页
        1.2.6 AF组左心房EL的相关性分析和回归分析第22页
        1.2.7 重复性检验结果第22-23页
    1.3 讨论第23-30页
        1.3.1 AF与左心结构和功能重构第23-25页
        1.3.2 AF患者窦性心律下左心EL的变化第25-30页
    1.4 结论第30-31页
第二章 VFM评估AF患者射频消融术后左心血流EL变化第31-40页
    2.1 资料与方法第31-32页
        2.1.1 研究方案第31页
        2.1.2 术后管理及随访第31页
        2.1.3 经胸超声心动图检测和图像采集第31页
        2.1.4 VFM测量第31页
        2.1.5 重复性检验第31-32页
        2.1.6 统计学分析第32页
    2.2 结果第32-34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临床资料第32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 RFCA对二维和多普勒超声参数的作用第32-33页
        2.2.3 RFCA对左心EL的作用第33页
        2.2.4 左心EL变化的回归分析第33-34页
        2.2.5 重复性检验结果第34页
    2.3 讨论第34-39页
        2.3.1 成功的RFCA对AF患者左心结构和功能的作用第35-37页
        2.3.2 成功的RFCA对AF患者左心房EL的作用第37页
        2.3.3 成功的RFCA对AF患者左心室EL的作用第37-39页
    2.4 结论第39-40页
第三章 研究局限性与临床价值第40-43页
    3.1 本研究的局限性第40-41页
        3.1.1 VFM技术的局限性第40页
        3.1.2 本研究的局限性第40-41页
    3.2 本研究的创新性第41页
    3.3 本研究的临床意义第41-43页
第四章 附表第43-52页
第五章 附图第52-57页
参考文献第57-67页
致谢第67-68页
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68-69页
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第69页

论文共69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脂肪因子vaspin通过激活心肌细胞自噬流减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
下一篇:33例卵圆孔未闭介入封堵术的近期疗效观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