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3-4页 |
Abstract | 第4-5页 |
绪论 | 第7-11页 |
第一章 历史之思:文学观与历史观的双重作用 | 第11-22页 |
第一节 个人心灵史的展现 | 第11-16页 |
第二节 历史意识的培育和成熟 | 第16-22页 |
第二章 历史之书:打捞被历史遮蔽的人物之魂 | 第22-29页 |
第一节 去神圣化的英雄形象 | 第22-24页 |
第二节 去妖魔化的反面人物 | 第24-25页 |
第三节 个人化历史叙述中的知识分子形象 | 第25-29页 |
第三章 历史之义:人物形象历史内涵的表达方式及其人文价值 | 第29-35页 |
第一节 多种表达方式建构人物形象 | 第29-31页 |
第二节 挖掘历史沉潜的人文价值 | 第31-35页 |
结语 | 第35-36页 |
参考文献 | 第36-39页 |
后记 | 第39-40页 |
个人简历 | 第40-41页 |
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著作情况 | 第41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