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文摘要 | 第3-4页 |
英文摘要 | 第4页 |
1 绪论 | 第8-20页 |
1.1 研究背景 | 第8-10页 |
1.1.1 工程造价咨询行业发展概况 | 第8-9页 |
1.1.2 我国工程造价咨询企业面临的问题 | 第9-10页 |
1.2 研究视角及问题界定 | 第10-11页 |
1.2.1 研究视角 | 第10-11页 |
1.2.2 问题界定 | 第11页 |
1.3 国内外研究综述 | 第11-16页 |
1.3.1 国外项目管理成熟度模型研究现状综述 | 第11-12页 |
1.3.2 国内项目管理成熟度研究现状综述 | 第12-14页 |
1.3.3 工程造价咨询企业管理研究综述 | 第14-15页 |
1.3.4 文献综述总结 | 第15-16页 |
1.4 研究目的及意义 | 第16页 |
1.4.1 研究目的 | 第16页 |
1.4.2 研究意义 | 第16页 |
1.5 研究方法及创新点 | 第16-17页 |
1.5.1 研究方法 | 第16-17页 |
1.5.2 创新点 | 第17页 |
1.6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| 第17-20页 |
1.6.1 研究内容 | 第17页 |
1.6.2 研究的技术路线 | 第17-20页 |
2 工程造价咨询企业全过程造价管理成熟度模型的理论基础 | 第20-38页 |
2.1 项目管理成熟度模型相关理论 | 第20-33页 |
2.1.1 项目管理成熟度定义 | 第20页 |
2.1.2 项目管理成熟度模型的发展 | 第20-21页 |
2.1.3 项目管理成熟度模型种类及构成 | 第21-31页 |
2.1.4 项目管理成熟度模型对比分析 | 第31-32页 |
2.1.5 项目管理成熟度模型的作用 | 第32-33页 |
2.2 工程造价咨询企业全过程造价管理相关理论 | 第33-36页 |
2.2.1 全过程造价管理起源 | 第33页 |
2.2.2 全过程造价管理内容 | 第33-35页 |
2.2.3 全过程造价管理特点 | 第35-36页 |
2.2.4 工程造价咨询企业管理现状 | 第36页 |
2.3 本章小结 | 第36-38页 |
3 工程造价咨询企业全过程造价管理成熟度模型构建 | 第38-60页 |
3.1 成熟度模型构建的可行性及意义 | 第38-39页 |
3.1.1 成熟度模型构建的可行性 | 第38页 |
3.1.2 成熟度模型构建意义 | 第38-39页 |
3.2 成熟度模型构建思路 | 第39-40页 |
3.3 成熟度模型功能定位 | 第40页 |
3.4 成熟度模型结构设计 | 第40-47页 |
3.4.1 范畴 | 第41-42页 |
3.4.2 维度 | 第42-45页 |
3.4.3 内部结构 | 第45-47页 |
3.5 成熟度评价指标体系 | 第47-56页 |
3.5.1 成熟度评价指标体系确定原则 | 第47-48页 |
3.5.2 成熟度评价指标体系结构 | 第48-49页 |
3.5.3 成熟度评价指标体系确定过程 | 第49-56页 |
3.6 成熟度评价指标内涵解释 | 第56-59页 |
3.6.1 指标划分说明 | 第56页 |
3.6.2 指标含义 | 第56-59页 |
3.7 本章小结 | 第59-60页 |
4 工程造价咨询企业全过程造价管理成熟度等级评价研究 | 第60-74页 |
4.1 成熟度评价步骤 | 第60页 |
4.2 指标成熟度等级评分确定 | 第60-64页 |
4.3 成熟度评价方法 | 第64-72页 |
4.3.1 要素层——雷达图综合评价法 | 第65-66页 |
4.3.2 类别层——层次-模糊综合评价法 | 第66-70页 |
4.3.3 目标层——综合评分-象限分析法 | 第70-72页 |
4.4 本章小结 | 第72-74页 |
5 案例研究 | 第74-80页 |
5.1 案例背景介绍 | 第74页 |
5.2 成熟度等级评价 | 第74-79页 |
5.3 本章小结 | 第79-80页 |
6 结论与展望 | 第80-82页 |
6.1 本文研究成果 | 第80页 |
6.2 不足与展望 | 第80-82页 |
致谢 | 第82-84页 |
参考文献 | 第84-88页 |
附录 | 第88-93页 |
A 工程造价咨询企业全过程造价管理的成熟度模型问卷 | 第88-92页 |
B 类别层指标权重问卷 | 第92-93页 |
C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| 第93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