致谢 | 第4-5页 |
摘要 | 第5-6页 |
Abstract | 第6页 |
缩略语表 | 第7-10页 |
1 引言 | 第10-14页 |
1.1 问题的提出 | 第10页 |
1.2 研究目的与意义 | 第10-12页 |
1.2.1 理论意义 | 第10-11页 |
1.2.2 实践意义 | 第11-12页 |
1.3 研究思路 | 第12-13页 |
1.4 研究方法 | 第13页 |
1.4.1 文献分析法 | 第13页 |
1.4.2 历史研究法 | 第13页 |
1.4.3 案例研究法 | 第13页 |
1.5 研究范围及相关概念界定 | 第13-14页 |
2 国际投资法庭构建之历史流变 | 第14-26页 |
2.1 酝酿萌芽阶段: 初次多边上诉机制构想的失败 | 第14-15页 |
2.2 20世纪末至21世纪初: 美国推动下的ISDS改革热潮 | 第15-18页 |
2.2.1 双边及区域实践 | 第16-17页 |
2.2.2 多边努力 | 第17-18页 |
2.3 最新阶段: 改革共识下的广泛讨论及投资法庭体系(ICS)构建 | 第18-23页 |
2.3.1 晚近以来的广泛探索 | 第19-20页 |
2.3.2 最新实践成果: 欧盟倡导下的投资法庭体系(ICS) | 第20-23页 |
2.4 特征与趋势分析 | 第23-26页 |
3 国际投资法庭由来演变之驱动机制及影响分析 | 第26-42页 |
3.1 外部驱动机制 | 第26-33页 |
3.1.1 经济驱动因素 | 第26-30页 |
3.1.2 政治驱动因素 | 第30-32页 |
3.1.3 政策目标驱动因素 | 第32-33页 |
3.2 内部驱动机制 | 第33-39页 |
3.2.1 仲裁裁决缺乏一致性 | 第33-35页 |
3.2.2 监督纠错机制的缺位 | 第35-37页 |
3.2.3 商事仲裁因素遗留的价值冲突与内在矛盾 | 第37-39页 |
3.3 相互作用机制及影响分析 | 第39-42页 |
4 投资法庭构建及其历史流变对中国之启示 | 第42-55页 |
4.1 中国实践现状分析 | 第42-46页 |
4.1.1 ISDS机制条约实践现状 | 第42-43页 |
4.1.2 ISDS机制投资仲裁实践 | 第43-44页 |
4.1.3 ISDS机制改革探索 | 第44-46页 |
4.2 中国在ISDS机制改革中需着重考虑的因素 | 第46-50页 |
4.2.1 外部利益层面 | 第47-48页 |
4.2.2 制度设计层面 | 第48-50页 |
4.3 未来制度改革的中国路径及措施建议 | 第50-55页 |
4.3.1 中国立场和中国路径的选择 | 第50-51页 |
4.3.2 具体举措建议 | 第51-55页 |
5 结语 | 第55-56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6-61页 |
作者简历 | 第61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