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文摘要 | 第4-5页 |
Abstract | 第5页 |
1.绪论 | 第9-21页 |
1.1 选题的选题背景、目的和意义 | 第9-13页 |
1.1.1 选题背景 | 第9-10页 |
1.1.2 研究目的 | 第10-11页 |
1.1.3 研究意义 | 第11-13页 |
1.2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| 第13-18页 |
1.2.1 国外研究现状分析 | 第13-15页 |
1.2.2 国内研究现状 | 第15-17页 |
1.2.3 研究述评 | 第17-18页 |
1.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| 第18-19页 |
1.3.1 主要研究内容 | 第18-19页 |
1.3.2 主要研究方法 | 第19页 |
1.4 论文创新点 | 第19-21页 |
2.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| 第21-27页 |
2.1 数据开放 | 第21页 |
2.2 大数据时代的科学数据 | 第21-22页 |
2.2.1 科学数据的概念 | 第22页 |
2.2.2 开放科学数据 | 第22页 |
2.3 个人信息与个人信息保护 | 第22-23页 |
2.3.1 个人信息 | 第22-23页 |
2.3.2 个人隐私 | 第23页 |
2.3.3 个人信息保护 | 第23页 |
2.4 开放科学数据与个人信息保护的相关理论 | 第23-25页 |
2.4.1 数据权理论 | 第24-25页 |
2.4.2 知情权理论 | 第25页 |
2.4.3 个人信息保护理论 | 第25页 |
2.5 政策协同及其相关理论 | 第25-27页 |
2.5.1 政策协同 | 第25-26页 |
2.5.2 协同论 | 第26-27页 |
3.国内外开放科学数据政策现状分析 | 第27-36页 |
3.1 国内外开放科学数据发展情况分析 | 第27-31页 |
3.1.1 国外开放科学数据发展情况 | 第27-29页 |
3.1.2 我国开放科学数据发展状况分析 | 第29-31页 |
3.2 国外开放科学数据的政策环境及政策保障 | 第31-33页 |
3.2.1 国外开放科学数据政策环境 | 第31-32页 |
3.2.2 国外开放科学数据政策保障 | 第32-33页 |
3.3 我国开放科学数据的政策环境与政策保障 | 第33-36页 |
3.3.1 我国开放科学数据的政策环境 | 第33-34页 |
3.3.2 我国已有的开放科学数据的政策保障 | 第34-36页 |
4.国内外开放科学数据中个人信息保护政策现状分析 | 第36-42页 |
4.1 国外在开放科学数据中个人信息保护的政策现状 | 第36-40页 |
4.1.1 英国 | 第36-38页 |
4.1.2 美国 | 第38-40页 |
4.2 我国在科学数据中个人信息保护政策现状 | 第40-42页 |
5.系统视角下的开放科学数据与个人信息保护政策协同 | 第42-54页 |
5.1 开放科学数据与个人信息保护政策协同必要性 | 第42-44页 |
5.1.1 开放科学数据与个人信息保护政策协同必要性 | 第42-44页 |
5.1.2 系统视角下开放科学数据与个人信息保护政策协同可行性 | 第44页 |
5.2 开放科学数据与个人信息保护政策主体协同分析 | 第44-47页 |
5.2.1 开放科学数据与个人信息保护政策制定主体协同分析 | 第45-46页 |
5.2.2 开放科学数据与个人信息保护政策执行主体协同分析 | 第46-47页 |
5.3 开放科学数据与个人信息保护政策客体协同分析 | 第47-49页 |
5.3.1 开放科学数据与个人信息保护政策客体协同分析 | 第47-48页 |
5.3.2 开放科学数据与个人信息保护政策客体与政策主体之间协同 | 第48-49页 |
5.4 开放科学数据与个人信息保护政策环境协同分析 | 第49-51页 |
5.4.1 开放科学数据与个人信息保护政策环境分析 | 第50页 |
5.4.2 政策环境与政策主体、政策客体之间协同 | 第50-51页 |
5.5 开放科学数据与个人信息保护政策协同机理 | 第51-54页 |
6.结论与展望 | 第54-57页 |
6.1 研究结论 | 第54-55页 |
6.2 研究创新之处 | 第55页 |
6.3 不足与展望 | 第55-57页 |
6.3.1 研究不足 | 第56页 |
6.3.2 研究展望 | 第56-57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7-63页 |
致谢 | 第63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