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--化学论文--物理化学(理论化学)、化学物理学论文

多孔贵金属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对有机物氧化的催化性能

摘要第5-8页
Abstract第8-11页
第1章 绪论第20-30页
    1.1 引言第20页
    1.2 VOCs的定义、种类及危害第20-21页
    1.3 VOCs的控制技术第21-22页
    1.4 VOCs催化氧化研究进展第22-26页
        1.4.1 过渡金属氧化物催化剂第22-24页
        1.4.2 负载贵金属催化剂第24-26页
    1.5 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创新点第26-29页
        1.5.1 主要研究内容第26-29页
        1.5.2 主要创新点第29页
    1.6 项目来源第29-30页
第2章 实验部分第30-46页
    2.1 化学试剂和实验仪器第30-32页
        2.1.1 化学试剂第30-31页
        2.1.2 实验仪器第31-32页
    2.2 催化剂的制备第32-37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模板的制备第32-33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 多孔金属氧化物的制备第33-35页
        2.2.3 贵金属催化剂的制备第35-37页
    2.3 表征技术第37-43页
        2.3.1 X射线衍射(XRD)技术第37-38页
        2.3.2 扫描电子显微镜(SEM)分析第38页
        2.3.3 透射电子显微镜(TEM)与扫描透射电子显微镜(STEM)分析第38-39页
        2.3.4 比表面积和孔结构测定(BET)技术第39页
        2.3.5 X射线光电子能谱(XPS)分析第39-40页
        2.3.6 氢气或一氧化碳程序升温还原(H_2/CO-TPR)分析第40-41页
        2.3.7 氧气程序升温脱附(O_2-TPD)分析第41页
        2.3.8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(FT-IR)分析第41-42页
        2.3.9 激光拉曼光谱(Raman)分析第42页
        2.3.10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(ICP-AES)分析第42-43页
    2.4 催化活性评价第43-46页
        2.4.1 一氧化碳氧化反应第44页
        2.4.2 甲苯或邻二甲苯氧化反应第44-45页
        2.4.3 甲烷氧化反应第45-46页
第3章 三维有序大孔Co_3O_4和Mn_2O_3及其负载Au纳米催化剂的制备、表征及其对一氧化碳和甲苯氧化的催化性能第46-82页
    3.1 引言第46-47页
    3.2 催化剂制备第47页
    3.3 催化剂表征第47页
    3.4 催化活性评价第47-48页
    3.5 Au/3DOM Co_3O_4纳米催化剂对CO和甲苯的催化氧化性能第48-64页
        3.5.1 晶相结构第48-49页
        3.5.2 形貌、孔结构和比表面积第49-53页
        3.5.3 表面组成、金属氧化态和氧物种第53-56页
        3.5.4 还原性能第56页
        3.5.5 催化性能和表观活化能第56-64页
    3.6 Au/3DOM Mn_2O_3对CO和甲苯的催化氧化性能第64-81页
        3.6.1 晶相结构和形貌第64-68页
        3.6.2 表面元素组成、氧物种和还原性能第68-73页
        3.6.3 催化性能第73-78页
        3.6.4 空速、水汽、二氧化碳以及二氧化硫对催化剂活性的影响第78-80页
        3.6.5 表观活化能第80-81页
    3.7 本章小结第81-82页
第4章 Au–Pd/3DOM Mn_2O_3和Au–Pd/3DOM Co_3O_4纳米催化剂的制备、表征及其对甲苯氧化的催化性能第82-128页
    4.1 引言第82-83页
    4.2 催化剂制备第83页
    4.3 催化剂表征第83页
    4.4 催化活性评价第83-85页
    4.5 3DOM Mn_2O_3负载Au–Pd合金催化剂对甲苯氧化的催化性能第85-107页
        4.5.1 晶相结构、粒径和比表面积第85-92页
        4.5.2 催化性能第92-96页
        4.5.3 氧物种、表面元素组成、金属氧化态和还原性能第96-103页
        4.5.4 反应物的活化第103-107页
    4.6 3DOM Co_3O_4负载Au–Pd合金催化剂对甲苯氧化的催化性能第107-126页
        4.6.1 晶相组成、孔结构和比表面积第107-112页
        4.6.2 催化性能第112-115页
        4.6.3 表面元素组成、贵金属氧化态和氧物种第115-118页
        4.6.4 还原性能第118-120页
        4.6.5 空速的影响、催化稳定性和热稳定性第120-123页
        4.6.6 水汽、二氧化碳、二氧化硫和氨气的影响第123-124页
        4.6.7 表观活化能第124-126页
    4.7 本章小结第126-128页
第5章 3DOM Mn_2O_3或 3DOM Co_3O_4负载过渡金属M(M = Cr、Mn、Fe和Co)修饰的Au-Pd合金纳米催化剂的制备、表征及其对甲烷和邻二甲苯的催化性能第128-174页
    5.1 引言第128-129页
    5.2 催化剂制备第129页
    5.3 催化剂表征第129页
    5.4 催化活性评价第129-130页
    5.5 过渡金属M掺杂对Au–Pd/3DOM Mn_2O_3催化甲烷或邻二甲苯氧化性能的影响第130-151页
        5.5.1 晶相结构、孔结构和比表面积第130-134页
        5.5.2 催化活性、表观活化能和水汽影响第134-140页
        5.5.3 还原性能第140-142页
        5.5.4 表面元素组成、金属氧化态和氧物种第142-146页
        5.5.5 构效关系第146-151页
    5.6 CoO掺杂的Au–Pd/3DOM Co_3O_4纳米催化剂对甲烷氧化的催化性能第151-173页
        5.6.1 颗粒组成和晶相结构第151-158页
        5.6.2 还原性能和表面元素组成第158-159页
        5.6.3 催化性能第159-163页
        5.6.4 水汽影响和热稳定性第163-168页
        5.6.5 构效关系第168-173页
    5.7 本章小结第173-174页
第6章 3DOM CeO_2负载Pd@Co纳米催化剂的制备、表征及其对甲烷氧化的催化性能第174-192页
    6.1 引言第174-175页
    6.2 催化剂制备第175页
    6.3 催化剂表征第175页
    6.4 催化活性评价第175页
    6.5 结果与讨论第175-191页
        6.5.1 晶相组成、孔结构和比表面积第175-181页
        6.5.2 催化性能以及空速和水汽的影响第181-186页
        6.5.3 表面元素组成、金属氧化态和吸附氧物种第186-188页
        6.5.4 还原性能第188-189页
        6.5.5 O_2-TPD、CH_4-TPD和in situ DRIFT表征结果第189-191页
    6.6 本章小结第191-192页
第7章 三维有序介孔Co_3O_4、CoO_x和CoO催化剂的制备、表征及其对邻二甲苯氧化的催化性能第192-208页
    7.1 引言第192-193页
    7.2 催化剂制备第193页
    7.3 催化剂表征第193页
    7.4 催化活性评价第193页
    7.5 结果与讨论第193-206页
        7.5.1 物化性质第193-197页
        7.5.2 催化性能第197-198页
        7.5.3 表面元素组成和氧物种第198-199页
        7.5.4 活性位的确认第199-206页
    7.6 本章小结第206-208页
第8章 三维有序介孔CoO负载Pd催化剂的制备、表征及其对邻二甲苯氧化的催化性能第208-220页
    8.1 引言第208页
    8.2 催化剂制备第208-209页
    8.3 催化剂表征第209页
    8.4 催化活性评价第209页
    8.5 结果与讨论第209-219页
        8.5.1 晶相组成、孔结构和比表面积第209-212页
        8.5.2 催化性能第212-214页
        8.5.3 表面组成、金属氧化态和氧物种第214-217页
        8.5.4 邻二甲苯吸附性能第217-218页
        8.5.5 表观活化能第218-219页
    8.6 本章小结第219-220页
结论与展望第220-224页
参考文献第224-244页
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第244-254页
致谢第254-255页

论文共255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结构新颖的二氮杂四星烷的光化学合成研究
下一篇:离子导电金属—有机骨架的设计合成及其性能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