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工业技术论文--化学工业论文--制药化学工业论文--生物制品药物的生产论文--氨基酸、肽、蛋白质论文

酶法修饰及膜分离制备高活性ACE抑制玉米肽

摘要第7-9页
ABSTRACT第9-10页
第一章 绪论第11-19页
    1.1 生物活性肤的研究现状第11-12页
    1.2 ACE抑制肽第12-15页
        1.2.1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及其升压作用机制第12-13页
        1.2.2 ACE抑制肤的研究现状第13-14页
        1.2.3 来源于玉米的ACE抑制肤第14-15页
    1.3 ACE抑制肤的分离第15-17页
    1.4 ACE抑制肤的构效关系第17页
    1.5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17-19页
第二章 玉米肤的制备及酶筛选第19-30页
    2.1 材料与方法第20-24页
        2.1.1 实验材料第20-21页
        2.1.2 实验方法第21-24页
    2.2 结果分析与讨论第24-28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酶的筛选第24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 玉米ACE抑制肤制备单因素实验第24-27页
        2.2.3 玉米ACE抑制肤制备正交实验第27-28页
    2.3 葡聚糖凝胶G-15对玉米肽进行分离第28-29页
    2.4 结论第29-30页
第三章 超滤法制备高ACE抑制活性玉米肤第30-45页
    3.1 材料与方法第31-33页
        3.1.1 实验材料第31页
        3.1.2 实验方法第31-33页
    3.2 结果与分析第33-41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未分级和超滤后各个级份玉米酶解肤的ACE抑制活性第33-34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不同分子量水解物的消化稳定性第34-36页
        3.2.3 截留分子量3kDa超滤膜分离玉米多肽液的单因素试验第36-40页
        3.2.4 截留分子量3kDa超滤膜分离玉米肽液的正交试验第40-41页
    3.3 讨论第41-44页
        3.3.1 ACE抑制活性与分子量第41-42页
        3.3.2 玉米肤超滤分离条件的优化第42-43页
        3.3.3 不同级份玉米肤的体外模拟消化稳定性第43-44页
    3.4 结论第44-45页
第四章 Plastein反应修饰玉米活性肽第45-55页
    4.1 材料与方法第46-48页
        4.1.1 实验材料第46-47页
        4.1.2 实验方法第47-48页
    4.2 结果与分析第48-52页
        4.2.1 各因素对Plastein反应修饰玉米活性肽的影响第48-50页
        4.2.2 Plastein修饰反应条件的优化第50-51页
        4.2.3 不同条件下游离脯氨酸的变化第51-52页
    4.3 讨论第52-54页
        4.3.1 Plastein修饰反应条件的优化第52-53页
        4.3.2 体系中游离脯氨酸的变化第53-54页
    4.4 结论第54-55页
第五章 玉米肤的纳滤脱盐研究第55-70页
    5.1 材料与方法第56-58页
        5.1.1 实验材料第56页
        5.1.2 实验方法第56-58页
    5.2 结果与分析第58-66页
        5.2.1 最佳纳滤温度及压力的确定第58-60页
        5.2.2 间歇恒容渗滤过程预浓缩阶段各参数的变化第60-61页
        5.2.3 三种纳滤模型的全过程比较第61-65页
        5.2.4 不同pH下的脱盐效果第65-66页
    5.3 讨论第66-69页
        5.3.1 纳滤面临的问题及解决方法第66-67页
        5.3.2 不同模型的最佳参数点比较第67-68页
        5.3.3 pH对纳滤过程的影响第68-69页
    5.4 结论第69-70页
第六章 高ACE抑制活性玉米肤的结构初探第70-91页
    6.1 材料与方法第70-72页
        6.1.1 实验材料第70-71页
        6.1.2 实验方法第71-72页
    6.2 结果与分析第72-78页
        6.2.1 不同处理条件玉米肤的氨基酸分析第72-73页
        6.2.2 分级玉米肽(样品1)的HPLC-MS/MS分析第73-76页
        6.2.3 类蛋白修饰玉米肽(样品2)的HPLC-MS/MS分析第76-78页
    6.3 讨论第78-90页
        6.3.1 氨基酸分析第78-79页
        6.3.2 玉米肤氨基酸序列分析第79-90页
    6.4 结论第90-91页
参考文献第91-99页
致谢第99-101页
附录 (硕士期间发表论文)第101页

论文共101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青霉素高产菌株HTS平台的建立
下一篇:基于迭代反演的自由表面相关多次波压制方法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