不同多焦点人工晶状体临床视觉质量的研究
| 中文摘要 | 第1-6页 |
| Abstract | 第6-8页 |
| 目录 | 第8-10页 |
| 缩略语说明 | 第10-11页 |
| 前言 | 第11-12页 |
| 研究现状、成果 | 第11页 |
| 研究目的、方法 | 第11-12页 |
| 1 材料与方法 | 第12-19页 |
| ·研究对象 | 第12页 |
| ·手术方式 | 第12-13页 |
| ·主要仪器设备 | 第13页 |
| ·多焦点人工晶状体介绍 | 第13-16页 |
| ·人工晶状体的计算与生物测量 | 第16页 |
| ·术后观察项目 | 第16-17页 |
| ·眼前节和眼底检查 | 第16页 |
| ·问卷调查 | 第16-17页 |
| ·视力检查 | 第17页 |
| ·调制传递函数、眼内像差和瞳孔直径 | 第17页 |
| ·人工晶状体的居中性 | 第17页 |
| ·统计学分析方法 | 第17-19页 |
| 2 结果 | 第19-26页 |
| ·术后并发症 | 第19页 |
| ·未矫正远视力 | 第19页 |
| ·最佳矫正远视力 | 第19页 |
| ·最佳矫正远视力下的中距离视力 | 第19页 |
| ·最佳矫正远视力下的近视力 | 第19-20页 |
| ·术后视觉症状 | 第20页 |
| ·调制传递函数、眼内像差和瞳孔 | 第20-23页 |
| ·人工晶状体的居中性 | 第23-25页 |
| ·脱镜率和满意度 | 第25-26页 |
| 3 讨论 | 第26-40页 |
| ·视觉功能的比较 | 第27-31页 |
| ·立体视 | 第31页 |
| ·焦点深度 | 第31-32页 |
| ·脱镜率和满意度 | 第32页 |
| ·对比敏感度 | 第32-33页 |
| ·调制传递函数和眼内像差的比较 | 第33-35页 |
| ·视觉症状的影响 | 第35-36页 |
| ·患者的选择 | 第36页 |
| ·可调节型人工晶状体 | 第36-38页 |
| ·MIX&MATCH | 第38-40页 |
| 结论 | 第40-41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41-46页 |
|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| 第46-47页 |
| 综述 | 第47-53页 |
| 综述参考文献 | 第53-57页 |
| 致谢 | 第57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