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5-7页 |
Abstract | 第7-8页 |
引言 | 第11-13页 |
第1章 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概述 | 第13-17页 |
1.1 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立法沿革 | 第13-14页 |
1.2 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概念 | 第14-15页 |
1.3 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国外立法情况 | 第15-17页 |
第2章 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犯罪构成 | 第17-25页 |
2.1 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客体 | 第17-18页 |
2.2 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客观方面 | 第18-20页 |
2.2.1 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一般犯罪行为方式 | 第18-19页 |
2.2.2 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特殊犯罪行为方式 | 第19-20页 |
2.3 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主体 | 第20-23页 |
2.3.1 不具有吸收公众存款业务经营权的单位主体 | 第20-21页 |
2.3.2 具有吸收公众存款业务经营权的单位主体 | 第21-23页 |
2.4 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主观方面 | 第23-25页 |
第3章 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司法认定 | 第25-42页 |
3.1 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与合法民间借贷 | 第25-28页 |
3.1.1 合法民间借贷概述 | 第25-26页 |
3.1.2 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与合法民间借贷的区分界定 | 第26-28页 |
3.2 房地产销售中存在的非法吸收公众存款行为 | 第28-30页 |
3.3 委托理财形式与非法吸收公众存款问题 | 第30-34页 |
3.3.1 委托理财行为概述 | 第30页 |
3.3.2 保底条款的违法性 | 第30-32页 |
3.3.3 委托理财行为与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区分 | 第32页 |
3.3.4 在委托理财中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成立要件 | 第32-34页 |
3.4 非法吸收公众存款与相关犯罪 | 第34-42页 |
3.4.1 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与集资诈骗罪 | 第34-39页 |
3.4.2 非法吸收公众存款与擅自发行股票、公司、企业债券罪 | 第39-42页 |
第4章 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立法完善 | 第42-44页 |
结论 | 第44-46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6-48页 |
致谢 | 第48-49页 |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| 第49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