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5页 |
Abstract | 第5-10页 |
第1章 导论 | 第10-17页 |
·问题的提出与研究意义 | 第10-11页 |
·国内外研究综述 | 第11-15页 |
·软预算约束理论研究综述 | 第11-14页 |
·地方政府投资行为研究综述 | 第14-15页 |
·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| 第15-16页 |
·研究思路与框架 | 第15-16页 |
·研究方法 | 第16页 |
·本文创新之处 | 第16-17页 |
第2章 软预算约束与地方政府投资的理论基础 | 第17-24页 |
·软预算约束相关理论 | 第17-19页 |
·软预算约束的概念 | 第17页 |
·软预算约束的动因、表现形式及效应 | 第17-19页 |
·预算约束与地方政府行为 | 第19页 |
·地方政府投资相关理论 | 第19-24页 |
·地方政府投资行为的内涵 | 第19-20页 |
·地方政府投资的理论依据及职能定位 | 第20-23页 |
·我国地方政府投资的范围 | 第23-24页 |
第3章 我国地方政府投资行为异化的实证分析 | 第24-35页 |
·集权制度下的地方政府投资行为(1950年—1979年) | 第24-27页 |
·分权制度下地方政府投资行为(1980年—至今) | 第27-33页 |
·"财政包干"阶段的地方政府投资行为(1980年—1993年) | 第27-29页 |
·"财政包干"阶段软预算约束对地方政府投资行为的影响 | 第29-31页 |
·分税制改革阶段的地方政府投资(1994至今) | 第31-32页 |
·分税制改革阶段软预算约束对地方政府投资行为的影响 | 第32-33页 |
·软预算约束下地方政府投资行为的特点 | 第33-35页 |
第4章 软预算约束导致我国地方政府投资行为异化的根源 | 第35-47页 |
·软预算约束导致地方政府投资异化的制度环境 | 第35-43页 |
·财政分权体制与相关机制不匹配 | 第35-37页 |
·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建设存在风险 | 第37-38页 |
·地方政府之间的恶性竞争 | 第38-39页 |
·政府预算制度缺乏约束力 | 第39-40页 |
·激励机制与追逐政绩 | 第40-41页 |
·政府投资监管机制不完善 | 第41-43页 |
·软预算约束下地方政府投资行为变异的动机分析 | 第43-47页 |
·地方政府与中央政府的博弈分析 | 第43-45页 |
·地方政府之间的博弈分析 | 第45页 |
·地方政府与辖区内微观主体的博弈 | 第45-47页 |
第5章 规范地方政府投资行为的政策建议 | 第47-59页 |
·重新定位地方政府投资职能 | 第47-48页 |
·前提条件:建立法治型、有限型政府 | 第47页 |
·重新界定地方政府投资范围 | 第47-48页 |
·深化财税体制改革,加快配套制度的完善 | 第48-51页 |
·合理划分各级政府的财权和事权 | 第48-49页 |
·逐步规范财政转移支付形式 | 第49页 |
·深化地方政府投融资制度改革 | 第49-50页 |
·建立有序的地方政府间竞争模式 | 第50-51页 |
·强化地方政府投资预算约束管理机制 | 第51-56页 |
·完善政府预算的法律约束机制 | 第52-53页 |
·综合治理地方政府预算过程 | 第53-54页 |
·推行绩效预算评价管理 | 第54-55页 |
·推行"阳光预算",加大公众监督力度 | 第55-56页 |
·建立科学的政绩考核制度 | 第56页 |
·借鉴国外经验,完善政府投资监管制度 | 第56-59页 |
·完善政府投资项目监管领域的法律法规 | 第56-57页 |
·建立地方政府投资责任追究制度 | 第57页 |
·对政府投资项目实施事前、事中、事后全过程的监督 | 第57-58页 |
·确立多层次的监督主体 | 第58-59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9-61页 |
后记 | 第61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