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摘要 | 第6-8页 |
| Abstract | 第8-9页 |
| 第一章 绪论 | 第10-29页 |
| 1.1 生物质与水葫芦 | 第10-15页 |
| 1.1.1 生物质及其主要成分 | 第10-12页 |
| 1.1.2 水葫芦 | 第12-15页 |
| 1.2 水葫芦利用综述 | 第15-20页 |
| 1.2.1 饲料应用 | 第15-16页 |
| 1.2.2 水体净化 | 第16页 |
| 1.2.3 资源化利用 | 第16-20页 |
| 1.3 生物质水热液化转化概述 | 第20-27页 |
| 1.3.1 水热液化技术 | 第20-21页 |
| 1.3.2 纤维素水热液化研究 | 第21-24页 |
| 1.3.3 木质素水热液化研究 | 第24-26页 |
| 1.3.4 生物质水热液化概述 | 第26-27页 |
| 1.4 研究意义和研究内容 | 第27-29页 |
| 1.4.1 研究意义 | 第27-28页 |
| 1.4.2 研究内容 | 第28-29页 |
| 第二章 实验部分 | 第29-39页 |
| 2.1 试剂与仪器 | 第29-30页 |
| 2.1.1 实验试剂 | 第29页 |
| 2.1.2 实验仪器 | 第29-30页 |
| 2.2 实验原料处理与分析 | 第30-32页 |
| 2.2.1 水葫芦 | 第30页 |
| 2.2.2 纤维素 | 第30-31页 |
| 2.2.3 木质素 | 第31-32页 |
| 2.3 反应设备 | 第32-33页 |
| 2.4 实验操作步骤 | 第33页 |
| 2.5 产物分离方法 | 第33-37页 |
| 2.5.1 水葫芦在亚临界水中液化产物的分离 | 第33-35页 |
| 2.5.2 纤维素在亚临界水中液化产物的分离 | 第35-36页 |
| 2.5.3 脱碱木质素在亚临界水中液化产物的分离 | 第36-37页 |
| 2.5.4 纤维素和脱碱木质素混合物在亚临界水中液化产物的分离 | 第37页 |
| 2.6 产物分析方法 | 第37-39页 |
| 第三章 纤维素的水热液化研究 | 第39-61页 |
| 3.1 原料与产物分析 | 第39页 |
| 3.2 液化工艺条件研究 | 第39-43页 |
| 3.2.1 反应温度对纤维素水热液化的影响 | 第39-41页 |
| 3.2.2 反应时间对纤维素水热液化的影响 | 第41-42页 |
| 3.2.3 固液比对纤维素水热液化的影响 | 第42-43页 |
| 3.3 产物分析 | 第43-57页 |
| 3.3.1 生物油(HO)产物分析 | 第43-51页 |
| 3.3.2 水溶相产物1(WSO1)GC-MS分析 | 第51-56页 |
| 3.3.3 残渣(SR)分析 | 第56-57页 |
| 3.4 纤维素在亚临界水中的液化机理研究 | 第57-60页 |
| 3.5 本章小结 | 第60-61页 |
| 第四章 木质素的水热液化研究 | 第61-78页 |
| 4.1 原料与方法 | 第61页 |
| 4.2 液化工艺条件研究 | 第61-64页 |
| 4.2.1 反应温度对木质素水热液化的影响 | 第61-62页 |
| 4.2.2 反应时间对木质素水热液化的影响 | 第62页 |
| 4.2.3 固液比对木质素水热液化的影响 | 第62-64页 |
| 4.3 产物分析 | 第64-73页 |
| 4.3.1 生物油(HO)分析 | 第64-72页 |
| 4.3.2 残渣(SR)分析 | 第72-73页 |
| 4.4 脱碱木质素在亚临界水中的液化机理研究 | 第73-76页 |
| 4.5 本章小结 | 第76-78页 |
| 第五章 水葫芦的水热液化研究 | 第78-96页 |
| 5.1 原料与方法 | 第78页 |
| 5.2 不同温度条件下水葫芦水热液化的产物分布 | 第78-80页 |
| 5.3 产物分析 | 第80-88页 |
| 5.3.1 生物油(HO)产物分析 | 第80-84页 |
| 5.3.2 水溶相油(WSO)产物成分分析 | 第84-87页 |
| 5.3.3 残渣(SR)分析 | 第87-88页 |
| 5.4 纤维素与木质素混合物的液化研究 | 第88-94页 |
| 5.4.1 不同配比纤维素与木质素混合物液化的产物分布特征 | 第89-90页 |
| 5.4.2 生物油(HO)产物分析 | 第90-94页 |
| 5.4.3 残渣(SR)分析 | 第94页 |
| 5.5 本章小结 | 第94-96页 |
|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| 第96-98页 |
| 6.1 研究结论 | 第96-97页 |
| 6.2 未来展望 | 第97-98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98-104页 |
| 硕士期间取得的成果 | 第104-105页 |
| 致谢 | 第105-106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