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医药、卫生论文--眼科学论文--眼附属器官疾病论文--眼肌疾病与斜视论文

间歇性外斜视患者调节功能与集合功能的评价

中文摘要第4-7页
Abstract第7-9页
縮略语第12-13页
前言第13-16页
    研究现状、成果第13-14页
    研究目的、方法第14-16页
1. 对象和方法第16-25页
    1.1 研究对象第16页
    1.2 研究方法第16-25页
        1.2.1 检查设备第16-17页
        1.2.2 检查方法第17-24页
        1.2.3 统计学方法第24-25页
2. 结果第25-39页
    2.1 间歇性外斜视患者各参数的分析第25-26页
        2.1.1 间歇性外斜视患者主导眼和非主导眼之间调节、集合参数的比较第25页
        2.1.2 间歇性外斜视患者组内部调节等参数相关性分析第25-26页
    2.2 间歇性外斜视患者与正常对照组之间调节、集合参数的比较第26-30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基线资料的比较第26-27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 间歇性外斜视患者与正常对照组之间调节、集合参数的比较第27-30页
    2.3 间歇性外斜视患者双眼视检查结果第30-39页
        2.3.1 各种双眼视检查的异常率第30-31页
        2.3.2 间歇性外斜视患者不同测量方法测量三级双眼视功能的比较第31-33页
        2.3.3 间歇性外斜视患者不同测量方法测量二级双眼视功能的比较第33-35页
        2.3.4 间歇性外斜视患者不同测量方法测量一级双眼视功能的比较第35-39页
3. 讨论第39-54页
    3.1 关于间歇性外斜视调查问卷方面的探讨第39-40页
    3.2 间歇性外斜视患者调节功能的研究第40-47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调节的概况及其影响因素第40-41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间歇性外斜视患者调节各参数的分析第41-47页
    3.3 间歇性外斜视患者眼位的控制第47-48页
    3.4 间歇性外斜视患者的双眼视力第48-49页
    3.5 间歇性外斜视患者双眼视检查方法的对比研究第49-50页
    3.6 间歇性外斜视患者检查调节功能的意义第50页
    3.7 探索分析间歇性外斜视的发病原因及其控制正位的可能的机制第50-54页
结论第54-55页
参考文献第55-61页
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第61-62页
附录第62-68页
综述第68-85页
    间歇性外斜视患者调节和集合状态的研究进展第68-85页
        综述参考文献第80-85页
致谢第85页

论文共85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机械牵张力对成骨样细胞影响的糖蛋白组学的初步研究
下一篇:生物雷达监测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的初步研究